1.63买断版权(1 / 2)
吴能捧起那页纸,仔细看了片刻,问道:“孙先生,写得如何?”孙三丁连声赞道:“好!好!好!这小姑娘的书法果然与众不同。”吴能微微一笑,对郭三道:“孙先生是一位书商,听说你会写字,便想印制一些字帖,卖给各家学堂、私塾、书院。”郭三颇感意外,问道:“字帖由我来写么?”吴能道:“正是。孙先生每卖出一本,就会给你提成二钱银子。”稍作停顿,又道:“不过,赚来的钱得交给王大娘。”
郭三闻言大喜,没想到写字还能赚钱,忙问:“那我该做甚么?只写字么?”吴能道:“嗯,你只要写出三十首唐诗,便算成了。”郭三歪着脑袋,仔细想了片刻,问孙三丁道:“孙先生,字帖印好之后,每年能卖多少本?”孙三丁道:“还未可知,或许能卖两百本吧。”郭三暗想:“每年卖两百本,能赚四十两银子,足够制作铜摆钟了。常言道‘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工厂急着用钱,这该怎么办呢?”又问:“孙先生,我甚么时候能拿到钱?”孙三丁道:“字帖印好之后,每月结算一次。”郭三道:“能否预支呢?譬如你给我四十两,买了我的版权,以后随便卖多少本,都和我没关系啦。”孙三丁一怔,反问:“甚么是版权?”郭三自知失言,忙道:“是我胡乱想的一个词,其实就是买断。”孙三丁大惑不解,转头看着吴能。
郭三赚钱心切,竟然忘了身在何处,无意间讲出“版权”二字,却让吴、孙二人如坠云雾。
唐代的尹知章曾讲“版,牍也”,可见“版”是用于书写的木简;宋朝黄伯思又有言“今张焘龙家有十版”,此处专指“印刷书刊图画的底”。吴能博览古今,学究天人,只在片刻之间,便明白了郭三的意思,对孙三丁做出详细解释,又问:“孙先生觉得如何?”
孙三丁犹豫道:“嗯……四十两,也行!就这么定了。”心中已是窃喜,他方才说的“每年卖两百本”,其实是最保守的估计,按照他以往的经验,每年卖四百本不在话下,谁知郭三急着用钱,竟然请他用四十两买断版权,如此一来,他只需付一年的费用,就能永久地刊印字帖了。
吴能道:“四十两太少,再加十两吧。”孙三丁满口应道:“行!没问题!”又恐郭三反悔,忙取来纸笔,写了一张契约,大概意思是说:吴能代郭三做出决定,将三十首唐诗的字帖卖给他,价格为五十两银子。契约中又补充道:在两年之内,郭三不能书写其它字帖,以免影响《唐诗三十首精选》的销售;倘若郭三执意要写,也只能由他独家销售,至于价格,到时再议。
如此一来,郭三反倒有些犹豫,虽然五十两银子已足够制作摆钟,但若制成之后卖不出去,仍会面临困境。她寻思许久,又问:“孙先生,我还会写《诗经》、《论语》、《孟子》、《楚辞》,您要不要也买断版权?”心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是各家名著学说,恐怕就不止一百本。以每本赚五十两计,那岂不就是五千两?”一时间又觉得,制作摆钟的效益似乎远不及写字。
孙三丁笑道:“别急,先写唐诗,再写《论语》和《孟子》。”郭三观言察色,看他喜上眉头,知道自己吃了亏,心中大悔不已,忽又转念一想:“眼下急着用钱,只能答应孙先生了。等到两年之后,倘若《唐诗》的销量奇佳,我就再写一本《宋词》,不过价格就要翻好几倍了。”
《唐诗三十首精选》有两个最大的卖点,一是郭三“自创”的瘦金体,二是她的年龄。其实,吴能认识郭三以来,已慢慢地学会了这种字体,甚至他的夫人段雨儿,也比郭三写得更好。然而在买家看来,成年人即使写出好字,也是理所当然,并无任何新意;反倒是郭三,一个八岁的女童写出如此好字,这才是最大的卖点。
孙三丁惟恐有变,和吴能签订契约之后,匆匆返回了县城。次日中午,他带着五十两银子,再次来到安养院。吴能按照事先的约定,将银子交给了王大娘。
王大娘倍感意外,未想郭三只写了三十首诗,就能赚取白银五十两。郭三道:“王大娘,知木哥要制作计时盘,正好缺五十两。”王大娘明白郭三心中所想,摇头道:“不行!这是留给你做嫁妆的。”郭三笑道:“王大娘,我只有八岁,离成亲还早着呢。”说此话时,不禁想起了以前的日子,当时妈妈也曾开玩笑说,要给她提前置办嫁妆,谁知没等她谈婚论嫁,却回到了八百年前的八岁。
王大娘心想:“郭三这丫头,总是做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知木能制成计时盘,不就是她的主意么?这一次,她只写了三十页纸,却轻易地赚到了五十两。嗯,或许我该信她。”前思后想,终究还是答应了郭三的请求。
有了郭三的五十两,摆钟厂的“股份”也该被重新计算。在此之前,郭三的股份只占二成,如今再加五十两,那便是二成八,亦即百分之二十八。
其实郭三的贡献极大,并不止绘制齿轮那么简单,倘若算上“知识产权”,她的股份早已超过一半,已算是“董事长”了。然而郭三却觉得无所谓,以她现有的知识,再加上宋朝先进的技术,前途不可限量,赚钱的道路一片光明,又岂会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