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故人重逢(1 / 2)

加入书签

《蜀道难》是李白的作品,全诗共计二百九十四字,借山川之险喻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

郭三看着那满页的字句,心里暗自发愁,没想到吴能这么有学问,竟然也中了孙三丁的“诡计”。

吴能叹了一声,无可奈何地说道:“郭三,赶快写吧。”郭三点了点头,提笔写了“蜀道难”三字。孙三丁大拇指一竖,赞道:“李白写这诗时,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郭姑娘的字秀丽挺拔,如刀如钩,竟然不输古人。”郭三得到夸奖,心中一喜,顿时忘了生气。

接下来的两日,郭三将自己关在学堂内,又写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以及王维的《桃源行》。此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赶快吃尽苦头,然后就能“苦尽甘来”了。

在此期间,陆单等人每天都出去玩耍。郭三听到众孩童说及市集的趣事,心痒难耐,但一想到五十两银子,便又静下心来,认真地书写唐诗。如此过了四天,郭三终于抄完了最后一首《将进酒》。诗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每当读到这两句,郭三总会想起自己的妈妈,心里难免悲怆,但读到第三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时,又觉得她既然来到宋朝,就得倾尽全力,为自己赢得最璀璨的人生。

吴能看着郭三写完最后一句,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说道:“郭三,这几日辛苦你了。”郭三见吴能满脸的愧疚,知他仍在为此事懊恼,说道:“没想到写字如此有趣,不如再多写几首诗吧?”吴能一怔,忙道:“不写了,不写了!”郭三淡淡一笑,不再多言,其实她只是担心吴能内疚,因此说了“喜欢写字”,只盼着吴能听到这话时,心里能略为舒服一些。

午饭过后,郭三想起和刘七的约定,于是找到陆单等人,说道:“陆单,咱们去市集买些好吃的吧。”前几日郭三赢了刘七,得来的六两银子始终未动,众孩童早就急不可耐,这时听说要去市集买吃的,无不欢呼雀跃。郭三伸手放在唇边,做“噤声”状,悄悄说道:“可别让王大娘听见了。”范去胡忙道:“对!咱们偷偷地买,偷偷地吃。”几个孩子相处多月,早已不分彼此,在陆单等人的眼里,郭三是“自己人”,郭三的钱也是“自己的钱”;既然花自己的钱,那便没甚么过意不去。

几人到了市集,买了两大包糖,八块甜饼。郭三心念着下棋,来到茶摊前一看,见刘七已在收拾棋具,似乎正要离开。她跑了过去,问道:“刘大叔,您不下棋了么?”刘七笑道:“听说客栈来了一位契丹高手,我要去和他一较高下。”郭三道:“我能跟去看棋么?”刘七道:“也好,客栈离安养院不远,正巧顺路。”

郭三听得一怔,心里暗自惊讶,刘七为何知道她住在安养院?莫非他早已将自己的身世探得清楚?想到此时,突然又记起一件事,那位预付了三两银子的富商始终没来取旱冰鞋,难道他将此事给忘了?又或是他的钱实在太多,根本就不在乎三两银子?

刘七见郭三独自发呆,问道:“我要走了,你去不去?”郭三忙道:“去!”

陆单悄声道:“下棋好生没趣,不如去看杂耍吧。”郭三想了片刻,道:“我还是去看下棋吧。”说着伸手入怀,取了十几个铜板递于陆单,续道:“如果遇到好玩的,顺便给我也买些。”王淡见郭三执意要看棋,只好将她拉到一旁,细细叮嘱了一番。

其实郭三对下棋虽有兴趣,但也不至于舍弃看杂耍,只因刘七提到了“契丹高手”,这才引起了她的兴趣,想要看一看那位高手究竟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到底长甚模样。

郭三跟着刘七,来到一家客栈的门口。那客栈其实并非客栈,而是镇里卫员外的府邸,只因平时少有人住,近日又逢边关开市,是以充当了临时客栈。

二人进入大门,见院中摆着两张大桌,西边桌旁的几人满腮虬髯,神情威武,像是关外的牧民;东边的桌底放了几把扁担,几只麻袋,椅上坐着四人,身穿粗布衣服,像是贩卖兽皮的挑夫。

刘七绕过桌子,径直走向正屋的门口。郭三紧跟在后,来到门口一看,屋里是一座大厅堂,地下铺着厚厚的毯子,毯上织了绚烂夺目的花朵。一张茶几摆在毯上,旁边是两个黄色的座垫,做工极为精致。

一位紫衣少女走出门,盈盈施了一礼,轻声说道:“是刘七先生么?我家公子有事外出,还望先生莫怪,请进屋等候。”刘七抱拳还礼,笑道:“在下只是个摆摊的,得遇公子不吝相邀,心中早已感激不尽,又怎敢生出怨言?”

郭三打量那紫衣少女,见她身段苗条,举止娴雅,相貌更是秀丽,当时暗自称奇,没想到契丹也有这等美女。

刘七左手提着棋具,右手拉着郭三,缓步走进屋中。那少女笑道:“两位请先喝茶,我家公子即刻便回。”刘七点了点头,示意郭三坐在椅上。那少女奉上两杯温茶。郭三端起茶杯品了几口,只觉得茶味微苦,毫无香甜的感觉,不禁微皱眉头,寻思:“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