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袁绍PK董卓是热题(1 / 2)
立于一旁,一直未发言的吕布道:“义父不必挂虑,有布在,何惧袁绍鼠辈也!”
董卓听了脸上挂出来了满意的笑容。
李儒却冷静的道:“虽然说咱们有吕将军这么的猛将,可是光凭洛阳这点人马,要制衡各路诸侯,恐怕也不是易事。到时呢,咱们渑池方面的西凉大军需要一些调动的。”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点头道:“嗯,此事重大。我看这样,派人去渑池告诉李傕他们,一定要各位将军将军马整顿到临战之态。至于现在,袁绍他们只是蠢蠢欲动,可还没实际行动,咱们先还不忙着动大军,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方动!”
曹操听了董卓的话,不失时机在一旁称赞道:“董公妙计也!”
董卓听了又是一阵得意的哈哈大笑。
虽然都是拍马屁的高手,但是曹操与唐周相比当然高出好大一块,就算都是拍马屁,唐周与曹操拍的级别全然不一样,董卓也更是满足于曹操这样有本领的人所拍马屁。
一句话,曹操拍马屁的份量重得多。
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都是赞美其武功高明的话,来自黄药师级别的赞美,与欧阳克级别的赞美,能够同日而语么?
显然绝不可能!
萧南也知道了袁绍在外面的大动作。他自然是从曹操那儿听来的。
萧南正在琢磨袁绍这回大事时,周婉来找萧南了。
萧南也告诉了周婉此事。
听了这个消息,周婉问萧南道:“萧大哥,你说袁绍他们与董卓真会打起来么?”
萧南以肯定的语气道:“打起来是不可避免的事。”
周婉听了却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唉,老百姓总是受苦。才经历过黄巾之乱,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方有了一些安稳。之后又接着是长沙区星作乱,渔阳张举张纯造反,还有庆阴的李起盗贼蜂起,稍平定如今又有两派大战。恐怕比当初黄巾大乱小不了多少吧!”
萧南点头道:“是啊,兴,百姓苦,衰,也是百姓苦,当什么最苦?于此乱世,当一个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最苦,想过平常而淡然的生活也不可得啊。而且,这两派都可算作是正规军吧,他们打起来阵仗小不了的!”
萧南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当然,在乱世作老百姓是不易的,这一点不是现在才知道,萧南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所以嘛,从穿越到三国这一个时空开始的那一天起,萧南便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作强者,在乱世中强者恒强的道理他自是明白的。
就拿眼前的董卓这一个例子来说吧,董卓的所作所为且不议,为什么现在众人惧服于他,只为董卓大权在握,是一个强者耳。
强者为王,就是这么朴素而绝对真理的道理。
袁绍要为称王,必须先打倒董卓,这对曹操也是一样的道理。
周婉听了萧南的感慨,她也是心里有些沉重。
再后来,这样的大事开始在京城里流传开来,人人都在议论。
在茶余饭后,袁绍与董卓谁能打败谁成了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萧南那一日去见貂蝉与唐妃,先于一小店吃个午饭。萧南选定的是二楼,二楼可看街上风景,萧南平素里都坐惯了的。
上菜饭倒快,这自然也是萧南爱在此地用餐的理由之一了。
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空心菜,每样菜虽说不上非常出色,但味道也还地道,萧南对吃的要求不高,吃这些感觉已然不错。萧南正用着自己面前之食,忽听得桌旁有两人正议论着什么。
——虽然两人个声音都是低低的,但萧南是习武之人,耳聪目明,是以两人所说的每一个字倒也听得真真切切。
且听旁桌上两人如何议论——其中一人道:“你说袁绍此次在各地串联诸侯,摆出要进攻洛阳之架式,与董卓相斗,胜负如何?”
另一人道:“依我看来,袁绍没什么胜机,毕竟他们是联军形式啊,各路诸侯联合在一起,群龙无首,无首则难立,如何还能战胜董卓呢?”
前一人不太赞同他的意见了:“非也,非也。我看这人心向背很可能袁绍他们一派会胜。你看董卓这所作所为,咳咳,真不好说。”看来虽然声音压得低了,又是很熟之人间的密谈,毕竟在洛阳城里,害怕被人听去,所以说话者于关键处不敢点明——他却自然不知萧南早在一旁听了个一清二楚。
另一人道:“可说到正理上,董卓可才代表刘姓朝廷啊。”
前一人不以为然道:“董卓代表朝廷么?我看代表他自己还差不多!”萧南听了此话,暗自点头,说得很对嘛。
另一人反驳道:“董卓现在代表朝廷应该没什么异议吧?至于以后是不是代表他自己是另外一回事。无论如何,换天子一手董卓造成的不假,可还是姓刘,这一点很重要。”
这话也有道理,萧南同样赞同此话,从政治意义上讲这一点的确非常重要的!
嗯,袁绍这事还真成了普通老百姓的谈资了,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