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张角的决断(2 / 3)
“白丁,出自陇西,不过现今在洛阳,投身于正名声鹊起的十八子烧酒铺掌柜之下。”
“十八子烧酒铺?”
张宝闻言面露笑容,解释道:“大贤良师有所不知,月前洛阳刚刚冒出这个劳什子十八子烧酒,据说酒烈醇厚,好酒者莫不趋之若鹜,以致每日里刚一开铺,所有酒就被一抢而空。”
“哦,还有这等事?”
“是。属下以为,此二人阻挠我道传教,罪不可赦,不将之铲除,只怕会坠了我道的威名。”
“嗯。”
张角不置可否,右手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在案桌上,发出笃笃声响。
张宝见状,不再言语。他很清楚,每逢这个时候,就是张角思索之时,此时出声打搅,可不是个好主意。
船舱之中,寂静无声,虽然看不到外面,可张宝还是感觉到船身在微微地摇晃,这种感觉,可比住在陆地上,还要玄妙舒坦许多。
“笃!”
良久之后,最后一下笃声传来,就再没有响起。张宝精神一振,忙凝神静听。
“此三人除了阳平关一事,可还有针对我太平道的不利之举?”
张宝闻言心中微微失望,不假思索地据实答道:“不曾探知。”
“嗯!”
张角点点头,沉吟片刻,道:“华佗能医治瘟疫,如能皈依我道,倒是桩大美事,可惜,可惜。”
张宝连连点头,大有与我心有戚戚然之感,要是华佗能医治瘟疫时是在冀州,那无论如何,太平道都没道理会放过这归拢民心的大好时机,即便不能诱使华佗皈依,那也一定会将之毁去,以免如现在这般,华佗被大汉天子赐神医金牌,成为朝廷归拢民心的金字招牌。
“如今华佗成为朝廷收拢民心的一大助力,若不除之,恐于我道大有损伤。”
“大贤良师英明!”
张宝大喜,由衷地出声赞道。
张角瞥了张宝一眼,开口继续道:“只是如今元义在洛阳肩负重任,处境如履薄冰,须万分谨慎才行。因而在洛阳内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此二人如若出了洛阳,除去亦非什么大事。”
“是,属下愿领命便宜行事。”
“呵呵呵。。。”
张角看向张宝,摇头笑道:“此小事尔,交给元义处置即可,二弟乃是为兄的左臂右膀,有多少大事亟待二弟去处置,将精力放在此事上,殊为不智。”
“哦~”
张宝有些颓然地坐回,心里颇有些不快。他自出道以来,还从未被人忤逆过,如今在阳平关被华佗三人摆了一道,竟然连亲手讨回个公道都不可得。
不过既然大兄张角已经有了决断,张宝自然也就不敢再多说什么,心中再有不甘,也只能暂且将此事抛开。
“二弟此行功勋卓著,三弟去了徐州主持教务,钜鹿以北教务就得尽数交付给二弟了。”
听到张角如此说,张宝不由心头一震,连忙起身,来到张角案桌前单膝跪地,大声道:“属下谨遵大贤良师令,属下必为太平道大业尽心尽力!”
就在领命的同时,张宝心中也在不住地盘算。既然是钜鹿以北教务,那自是包括幽州了,能主管如此之大的一片教区,这,果真是件大事啊。
想通此节,张宝尚未起身,心里已是火热一片,方才的一点不快,早已被驱得踪影全无。
“二弟起身。”
张角声音温和,招呼张宝起身归坐,想起方才想通的关窍,叮嘱道:“二弟此去下曲阳,万万记得为兄下面的话。”
“是,属下谨记。”
张角在心里斟酌片刻,确认自己的确是看清了隐于纷纭局势幕后的脉络,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如今的情势,已不同于我三兄弟初出山之时。潜心传教,如今已不足取,二弟务必要奉承好当地官府权贵,诱导他们多多吞并良田,夺人家产。”
“啊?”
张宝迷惑不解,惊呼出声。
“这正是为兄得南华老仙提点后,潜心思索之所得。”
张角说得很坦然,仿佛他这么说,当真是得到了仙眷。
见张宝闻言肃然动容,正襟危坐地静听,张角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官府权贵越嚣张跋扈,失地无家的流民也就越多,岂非更便于我道传教?”
“啊!”
张宝如醍醐透顶,恍然大悟,看向张角的眼神里,不由带着敬佩。得大兄张角这么一提醒,张宝只是略一思索,即知此说不假,可在此之前,为何自己就是没能想通此节呢?
“嘿嘿嘿。。。”
张角神秘地一笑,上身微倾,声音也变得有些飘忽起来。
“二弟再想想,地方官府权贵,岂非正是我道豢养的彘畜?此时拿些金钱珠宝去喂养,一来可为我道驱使羊群,二来待到将其豢养得肥肥胖胖时,再宰杀之,既收拢了民心,又可得实惠,何乐而不为?”
张宝听得嘴巴大张,半响合不拢,对张角所说完全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