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茂陵马家(2 / 3)

加入书签

、陇西的要道之上。

马姓开宗立姓始于赵国大将赵奢,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子孙遂姓“马服”,不久改为单姓“马”。始皇帝一统中国,迁天下富豪十二万户入咸阳,马氏先祖即于此时由邯郸举族西来。

马援的五世祖马通与兄长马何罗因惧武帝刘彻借为戾太子刘据翻冤案降罪,假传圣旨密谋刺杀,马何罗事败被诛,马通则率家迁往扶风茂陵县成懽里,遂成为扶风马姓之始迁祖。

光武中兴时,马援辅佐光武帝建立不世功业,遂使扶风马氏再度显贵起来。其后马援幼女成为明帝皇后,马家更是成为侯门世家,显贵一时。

既然要来认祖归宗,明确家世出身,这些家族简史,马腾就不得不下点工夫,弄个清楚明白。不然,万一到时族中长者问起,自己一问三不知,岂非太过难堪了些。

“马家庄!”

日头还有两丈高,马腾在马家庄前翻身下马,不顾过往族人的怪异目光,仰头看着古朴巍峨的门楼,默读着门楼上的三个鎏金大字,心中感慨万千。

马家庄所在的成懽里,位于茂陵城东北十里处。整个村庄依矮丘而建,四周建有一人多高的夯土围墙。进到庄内,马腾仿若来到后世一处复古的村镇,里面行人不绝于道,除了房舍,还有自屋檐下斜挑出一竿旗幡的酒肆、客栈。

“有劳这位大哥,小弟陇西马腾,蒙洛阳长辈指点,来家祠认祖归宗,请问该当去何处找寻族长?”

马腾拦住一名看上去颇有些风霜之色的中年人,语气恭敬地问道。

“哦?”

中年人面色和善,拱手回道:“洛阳族中长辈,想必就是翁叔族叔,在下马翔,左右无事,你且随我来。”

“多谢!”

马腾感激不尽,牵着马,随着马翔左拐右拐。

与他一路上攀谈起来,方知辈分相当,马翔年长十余岁,正是马腾的族兄,而整个马家庄全是马氏族人,及依附的农户,大小近百户,六百余人,可谓是家族昌盛。

走了将近一刻钟,绕过占地足有三四亩的涝池,马腾随着马翔,来到马氏家祠前。

家祠所在地,正是伏波将军马援出生之所。站在门口看去,飞檐斗拱的正殿三间,在正殿前东西两侧,各有偏房三间,大门门楼金碧辉煌,结构精巧,门楼上宫灯长明,照在门楼一侧的碑石上,立添肃穆庄严之感。

“这里就是我马氏一族的家祠,族中耆老每日都会聚于此处,会同族长决议族中大事。”

马翔解释一番,指了指家祠西侧的偏房,让马腾去那里,便辞别离去。

有马翔的指引,有族叔马日磾的书信,马腾呈上先祖遗物,顺顺当当地即获得族中耆老的认同,而更令他大感意外的时,竟然还有数人犹自记得当年征西将军马贤。

认祖归宗一事,看似繁难,实则只是第一步要紧,剩下的,也就是些繁文琐节而已,整整忙碌了五六天,马腾终于将这些琐事办妥,正式确定出身,为自己的家世背景踱上一层闪闪金光。

次日一大早,马腾早早起来,往家祠方向行去。

马腾来此,为的正是一见族传的马家枪谱,以及伏波将军马援留下的相马骨法。

伏波将军马援最为世人称道的,除了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之外,就数师从杨子阿习得的相马骨法了。如今洛阳北宫宣德殿前,立有一铜马,高三尺四寸,围四尺五寸,正是马援取各家相马法之所长,炼铜所铸,以作为名马形状,将相马骨法传之于后。

家祠笼罩着一层冉冉薄雾,静悄悄,仿若仍在熟睡之中。马腾绕着涝池信步而行,似是能感觉到马家先祖的阴魂,仍在这方土地上萦绕,守护着这方热土。

绕着涝池行了三圈,马腾见族长祖爷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腰背,慢腾腾地自村中小巷走出来。

马腾快步迎上,说明来意,倒是惹得老族长莫测高深地一笑,带着马腾,慢腾腾地往祖祠行去。

“咯咯咯。。。”

正殿厚重的朱红木门,包裹着铜钉,推开时发出的低沉声响,令马腾大有正在推开凝重的历史之门的感觉。

“马家自先秦时徙来此地,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几经兴衰,方成就如今这等侯门世家的威名。只可惜如今人才凋零,仅只有翁叔一人在朝为官。虽则如今马家子弟多弃武习文,但先祖遗留下来的枪谱法诀等,仍保留齐全,也不禁族中子弟抄阅,可惜啊,能悟者老朽至今尚未见到。当年你祖父倒是悟性极高,可惜,唉……”

老族长一边走,一边不断地唉声叹气。

马腾能理解老族长的心情,当你眼睁睁地看着家族宝库无人能领悟使用并发扬光大时,当你眼睁睁地看着家族逐步衰落凋零时,那种失落、寂寥与焦心,自然是日夜噬心一般地存在着。

正殿后的一间小暗室里,老族长伸手指指大小木箱,低声道:“先祖遗物都在这里了,枪谱等物也在其中,你慢慢找,慢慢看吧,只是注意,莫要损毁了。”

马腾强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