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章 阎家有女名小玉(2 / 3)

加入书签

然后让守卒在城墙内大声鼓噪,惊动清兵来战。夜黑之中,清兵看不清守卫是草人所扮,必定箭矢相向。这招草人借箭你让人去试试。”

阎小玉整张秀脸皆是疑色,道:“这计可行么?”

高旭呵呵一笑,道:“你让人试试看不就知道行不行了么?”

高旭知道当初阎应元守城时几乎用尽了皆如夜袭诈降之类的三十六计,这招草人借箭好像也是用过。行不行得通,尽管去试,反正没有损失,也能起到挠敌的效果。阎小玉将信将疑地让陈明遇安排人力,连夜束了数百个草人,趁着夜黑之时依计而行,倒真的获了箭矢无数。看着众人对自己交口称赞,那阎小玉对自己的清冷之色又明显减了几分,高旭望了望阎应元养伤的偏厢,心中说了声惭愧。众人见高旭虽出奇计,却没有丝毫骄傲之色,仍然谦虚谨慎,对高旭的观感又好了一层。

今日清兵在北门攻受挫,而明日起又不知刘良佐主攻哪个城门。众人一番相议,决定以季从孝的冲锋营镇守北门,陈明遇领着数百衙役为核心的江阴兵守西门,武举人王公略领着门人守东门,留守江阴的南明汪把总领着恪属下守南门。高旭则是领着他的战卫队作为后备,哪个城门危急就增援哪个。

连夜统计人丁物资,整个江阴城都灯火通明,所有人为了生存而努力。

在明伦堂内外,高旭有个岁的男孩跳进跳出,看上去极为聪明伶俐,不由笑着拉着他的手问道:“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那男孩也不怕生,嘻嘻地答道:“我不是小家伙,我叫陈二郎。”说罢,见到一旁走过的阎小玉,就拉着她的衣袖,道:“阎姐姐,给我扎个鞑子那种金钱鼠尾的纸人好不好?我要让大伙儿千刀万剐去。”

阎小玉笑笑地摸着他的头道:“二郎别添乱,姐姐正忙着呢?”

阎小玉见高旭对这个陈二郎感兴趣的脸色,道:“这个是陈大人的侄子。”

原来是陈明遇的侄子,高旭见他那古灵精怪的样子,不像他叔伯陈明遇那般胖得吓人,反而眉清目秀,长得惹人喜爱,不由笑道:“纸人有什么好玩,城头上鞑子的头颅多得是,你可以随便挑一个当球踢。”

阎小玉听罢,转过头,静静地看了高旭一下,又缓缓地说道:“他还是小孩子。你莫要那些血淋淋的东西吓他。”

这个阎小玉不论有什么情绪都掩盖在她那从从容容冷冷静静的脸色之下。高旭只是笑笑,也不与她分辨。那陈二郎背着阎小玉向高旭做个鬼脸,然后笑嘻嘻地对阎小玉道:“阎姐姐,我已经九岁了,不是小孩子了。”

阎小玉捏捏陈二郎的脸颊,道:“逞什么能,九岁还不是小孩子?别来打扰姐姐,姐姐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那陈二郎见阎小玉不理他,整个明伦堂大家人人在忙着什么,唯有高旭这个闲人,便缠着高旭玩。当然,高旭也只是看上去很闲而已,天知道他心里可盘思着多少东西。对于具体的事务,江阴城内有足够的人力去做,也用不着高旭操心。

最终,高旭这个“闲人”在陈二郎大行地主之宜的带领下,里里外外游遍了明伦堂外的整座孔庙。

立在孔庙的大门外,眼望着这个无眠的江阴,高旭心中不由升起一番感慨。这座县城里的人们曾有离开逃亡的机会,但他们却是留下来守卫家园。在当日黄田港数万乡民争相离港的时候,这城里的人只是默默地望着。

身处故土难起背离之心,为保冠不惜以身相殉,这是这座城池里所有人的写照。

这不得不让高旭这个后来人敬佩不已。尽管城民们人人都怀有死志,但高旭眼望着身边这个聪颖无比的陈二郎,不由问自己,难道眼睁睁地望着城里那些像陈二郎这样的热血种子化为灰烬么?不行。高旭拉着陈二郎又走进了明伦堂。

在明伦堂上,高旭对众人道:“那刘良佐在港口派驻重兵镇守,如今想经黄田港大批撤离乡民已是不可能了。但趁着这次偷运物资进城的机会,后天晚上,还可以大约撤走三五千人左右,因为偷送物资的船只不可能过十艘。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因为刘良佐不可能给我们第二次。”

高旭把所需的物资清单已命亲卫连夜出城,又附带了高旭的亲笔信。高旭给高老头筹备的时间也只有二天,也是就是后天晚上,货船必须要到达江阴城下。因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争分夺秒。

众人听罢相视一眼,陈明遇出声道:“取义,就在这个明伦堂内,我等一同誓头可断,绝不可剃,早已抱定城在人在城破人亡之决心。”

事到如今,这江阴城里有十多万城民,就算能撤走五千人,不足二十份之一,哪选谁好呢?选谁都不好。而且轻言离城,对城民的死守之心也会有极大的打击。众人的考量也在高旭的估计之中,高旭指着身旁的陈二郎道:“所撤之人只选十三岁以下的童子。他们是江阴城未来的希望,难道陈大人眼睁睁看着这些希望灰飞烟灭么?”

陈明遇一时无语,众人皆然。为了冠,为了尊严,在这明伦堂内的人,谁都有不屈的节气,但谁又能无视江阴的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