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下山(1 / 2)
这半年来岳方兴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他扎马已经可以扎一刻钟时间了,再长就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毕竟还不到四岁,身子骨柔弱,而令狐冲已可以扎小半个时辰了,至于岳灵珊只能坚持一盏茶左右,毕竟女孩子在身体上有先天劣势,两人之间的比试却是以岳方兴大获全胜而告一段落。
在这期间岳方兴读书习字已然入门,把常用的字记了个大概,不说三字经、千字文,就连四书五经信手拈来,直教宁中则喜得有一段时间说要让他去学文。不过他现在对各种经书不求甚解,只是好好利用小时候记忆力强的先天优势把它们记下来罢了,免得以后若是用到再费心力去记。古文大都不长,找到方法后很好背诵,这点连令狐冲也是比之不过,他虽然脑子聪明,记性也甚好,却不爱读书,到现在才开始学《论语》。
与此同时岳方兴根据前世看的小说中的想法和今世的一些武学经验,尝试把扎马的呼吸之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据说这样可使人气息悠长,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这半年来他走路的时候却再也没有以前小孩子容易摔跤的毛病,跑步也比以前跑的远多了,而且不再一停下就大口的喘气。他自己猜想这应该主要是由于半年扎马下来身子渐壮下盘渐稳的原因,但想来也有一些呼吸之法的作用,现在他走起路来呼吸间富有节奏感,不会乱了步伐。
且不说这呼吸之法不费多少功夫,只是需要时刻注意即可,单说这个培养节奏感的作用就让岳方兴不舍放弃,而且这样时间长了对修身养性极有效果,随时能保持自己的节奏,处事不惊,骤遇大事也不会乱了分寸,这一点是在江湖上行走必备的素质之一,平常人至少要有几十年江湖阅历才能达到。他从现在开始培养这一点也有反思前世的原因,他前世就曾因毛躁而犯过一些错误,要知道,这是在武侠世界,在江湖上一旦犯错很可能丢掉的就是性命。这半年来他日思夜想,时刻提醒自己,到如今已是小有成就,平常行走间呼吸自然,步伐间隔几乎一样,更是把呼吸之法融入了前世所学的《易筋经》之中。
这《易筋经》却不是当今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少林寺无上内功宝典少林《易筋经》,而是他前世得病后所学的国家健身气功十二式《易筋经》,据说是清代人整理出来的道家导引术,也不知与当今江湖上的少林《易筋经》有无相通之处,但想来肯定是不一样的。他前世只是在生病期间当作体操来做的,也只学习了动作并没有学习口诀、心法,而且少林《易筋经》是少林寺无上内功宝典,易筋十二式却只是锻炼筋肉保健强身的方法,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这易筋十二式全身皆可练到,对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很有效果,又是他是前世所学的唯一与武术搭边儿的东西,因此也就坚持了下来。岳不群见了,虽看到一些武功的影子,也只当小孩儿玩闹,并不在意。岳方兴努力修习,并且把扎马的呼吸之法融入其中,与之初步结合,前不久才刚刚有感觉,倒是甚有成就感。只是近几日来他无论扎马还是习练易筋十二式都感觉进展甚微,强练下去还会感觉不适,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却又找不到原因。
这日,岳方兴练功完毕,仍是没有进展,不觉有些烦躁,伏在草地上,想起了三个月前岳不群的一番话。
那日清晨,岳方兴、令狐冲扎马完毕,岳不群对二人道:“冲儿、兴儿,你们扎马已有三月,都有进步,我心甚慰。冲儿已经摸到门槛,即将入门,兴儿却是纯凭蛮力,虽有一些进步,终究不是正道,这扎马虽是基础功夫,却也是功夫,其中自有道理,想必你们也有一定的感悟,今日我就教你们扎马的要诀。”
说着岳不群站了个马步,但见其自然而立,上身微微起伏,似随风而动,两腿却稳若磐石,全然没有不妥之感,全身松松垮垮却又好像随时皆可发力,整个身体好像蕴含着一种特殊的韵律,无比和谐。
岳方兴当时听父亲说他扎马还没有入门,颇有些不服,毕竟这三个月来他已经很努力了,待一看岳不群所扎马步,与自己比较,顿觉自己的马步实在粗陋不堪,惨不忍睹。这时岳不群道:“冲儿、兴儿,这扎马要点却是在‘空’、‘松’、‘稳’三字,上身要空,全身要松,脚下要稳,自然而然,毫不费力,似为师这般,扎几个时辰都不妨事,绝无疲累之感,你们达到这个地步,方算大成,到时候我再教你们下一步的功夫。”
岳方兴听到这番话,当时就大有所悟,知道自己受前世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影响太深,只道坚持下去必然会有所突破,武功全凭苦练得来。却不知中华武学博大精深,固然需要勤学苦练,也需要一定的悟性,多思多想。华山派武学承自全真教,也是道家一脉,注重天人相合,顺其自然,后来更是吸收了儒家的一些理念,若不通诗书,绝不可能连至大成,同强行突破自身极限的现代锻炼方法截然不同,自己没有入门却是受前世影响太深,思维深处还没有扭转过来,犯了思维定势的错误。自己扎马过于注重外在,并没有理解扎马的本质,怪不得不如令狐冲入门快。孰不知武学之道博大精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现代的锻炼方法多承自西方,更是与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