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6章 环山初中(1 / 2)
“环山初中”是出了名的“三流”中学,毕业的学生大都走向了“流氓”、“流泪”、“流浪”的道路。
流氓,每年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将涉足“凤川县”某些黑社会组织,照看场子、打架斗殴成为他们的专职工作,玩弄女人、吸食毒品成为他们最大的乐子。流泪,每年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将留在县城开发区,过着被黑心老板压榨、以泪洗面的生活。流浪,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不安龟缩在小县城的“有志”青年,整天妄想像六七十年代那些发家致富的商人一样,带着满腔的“理想”下海寻金,认为只要能坚持,最终就一定会成功。只是建校这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出现哪怕一位成功的范例。而还有极少数人会凭着“骄人”的成绩,考入“凤川一中”,开始他们新的求学之路。这批人当中倒有些混得不错,最起码有人曾经混进过县教育局。
傍晚放学,李旺这狗崽子背着书包走在前头,嘴里叼着一根随手扯来的狗尾巴草,此刻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好学生”的形象。牛娃则右手提着一个被路边荆棘挂了几道口子的塑料袋跟在后面,微红的夕阳打在这两个未来将生死与共的孩子身上,拖出老长老长的影子,一高一矮,亲密无间。
到了初中基本上很少有人愿意使用书包,似乎感觉用书包只是小学生的专利,而将买衣服时附赠的塑料袋当作书包已经蔚然成风。只有李旺这个不随潮流的崽子,依然背着那个后面有“哆啦A梦”图案的书包,入学时没少遭大家嘲笑,尤其是那个小萝莉同桌,不是笑他装嫩,就是笑他没品。
李旺嚼了嚼嘴里的野草,感觉嚼出了一丝甜味,眯起眼睛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夕阳,道:“环山初中到底什么情况?”
关于“环山初中”的情况,李旺初来咋到并不大明白,可牛娃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呆了一年多。他低头告诉李旺说:“学校目前势力最大的非方健莫属,他手下有唐伟(外号‘伟胖子’)和蔡刀(外号‘草鱼’)两员大将。这三个都是连续留级三年的‘元老’,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但是他们确实如此,传闻他们留级的目的就是要继续统领这‘环山初中’。”
李旺大骂一声“变态”后,牛娃将提在右手的“书包”换到左手,继续解释道:“据说方健之前是跟罗九混的,现在他们手下应该有不下五十人,大部分都是初二或初三的学生,对于初一的会员,他们招收条件非常苛刻,所以只有几个人,也是被定为了下一届的领导班子。”
李旺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听过颇多关于罗九的消息,据说就是他一拳打掉了女老师腹中的胎儿。后来因为他还是未成年人,加上父母态度也好,被派出所拘留了一段时间后也就把他放了出去,至于现在身在何方就不得而知了。
“那老师这边情况怎么样?”李旺最担心的还是老师层面,毕竟他不想初中生涯就此结束,他更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牛娃蹲下一米七的个子,把“书包”放在膝盖上,托着脑袋做沉思状,接着用尽可能有逻辑性地语言介绍道:“老师都挺好,就文刚和温守木两个教导主任比较难缠!据说这两个人之前都是混黑的,学校意图很明显,以暴制暴!”
“校长呢?”
“校长叫赖加成,好像跟‘大光陈’关系不错!”可能是因为李旺经常在嘴边说些闲言碎语的缘故,牛娃对这已经升任移民支队队长的陈大光也没啥好印象。
李旺冷“哼”了一声,并没有多说什么。对于陈大光能够升任他也是略知一二,他不像牛娃那样只看表象,用王老师的话来说是这孩子有灵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啥本质?不就是陈大光趁着大家吃饭睡觉的时候,提着自家都不舍得吃的猪头肉三天两头往镇长家里跑。李旺算不得阅历丰富,但起码在同龄人当中是深谙此道,只是一向不屑于做这些低三下四的行径罢了。他的原则是可以收礼、譬如当初被女同学用油炸花生米收买,但是绝对不能行贿。在他看来,行贿只会降低了他李家的噱头!
家里通往学校的那座桥名叫“环山大桥”,几乎完全模仿了赵州桥的构造,也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在拱圈两肩各设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既能减轻桥自身重量,又便于排洪泄水,增加美观。
现在学校离家顶多也就几里路,相对于老家那条泥泞的山路算得上是康庄大道,李旺和牛娃在回家的时候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连撒尿也要尽快。
牛娃站在桥下第一层腹拱中,将装书的袋子递给已经站在第二层的李旺,身子紧贴着墙壁,小心翼翼地爬到第二层腹拱上,两个孩子就这样迎着夕阳洒下的余晖。
牛娃脑袋枕着自己的双手,躺在斜坡上仰望桥顶,那张泛着傻气而又有几分坚毅的脸庞挤成一团,若有所思地说道:“你可不要做傻事,这环山初中不像你所想的那么简单!方健、唐伟、蔡刀,任何一个人拿出去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存在,何况他们还是生死与共的好兄弟!如果真要干,我觉得还是等他们毕业之后吧!”
“毕业?都留校三年了,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毕业?”李旺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