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关于早期口袋妖怪世界观(2 / 8)

加入书签

鲤龙,暴鲤龙,现在正朝,这边过来。凶恶精灵正如其名,真是相当可怕……啊呀,靠,靠近了……啊啊……等一下……不要太认真啊,暴鲤龙先生……啊啊!

(播报员的悲鸣与暴鲤龙的咆哮)

旁白:发现伴随着风险……然而人们并没有退缩……

播报员3:临时新闻。来自精灵学会的重大发表……竟然,世界上最古老的精灵被发现了……其名镰刀盔……据说它保留着200万年前精灵的模样。

(镰刀的声音,镰刀盔的叫声)

许多人的声音:发现!新的精灵!去发现更多精灵!去找新精灵!

旁白:更珍贵的精灵,更新奇的精灵……全世界的人们就像发狂一般,寻找着精灵。(也就是精灵潮的到来)

精灵的研究

精灵并不是一个种族。精灵是精灵,精灵又不是精灵,偏离进化树的无法说明的生物,统称“精灵”。

精灵身上没有判定年代的某种元素,所以无法从精灵化石身上直接推断年代。制造精灵肉体的分子构造,也与普通生物不同。精灵,在我国又被称为携带兽,或携带小兽。

技能

精灵与人类朝夕相处,人们利用皮卡丘进行自家发电,利用妙蛙草的“居合斩”进行森林开发。精灵与普通动物的不同,就在于它们会使用特殊能力------技能。

为什么精灵会使用技能,这个谜团至今未能解开。或许这是精灵在诞生的200万年间,为了与人类共存,而在细胞深处,以DNA级别记忆积累下来的吧。

精灵球

1925年,我国精灵学鼻祖西野森教授做了抽取火爆猴身上愤怒能量的实验。但是,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教授搞错了投药量,导致贵重的火爆猴体能衰弱。这时,不知是否出于生存本能,火爆猴竟然钻进了教授的老花镜盒子中,像胎儿般蜷缩起来。

以此事件为契机,人们开始开发精灵捕获胶囊,精灵的捕获方法也被确立。之后,胶囊经过不断改良,便有了现在简便高效的精灵球。

携通力

物质无法转化为电气讯号,这被称为物质通信不可能理论。

然而本世纪初(小说版),有一个不得了的发现。

某个三岁的小孩无论如何也想拥有一个精灵球,于是悄悄地拿走了爸爸的精灵球,放到了复印机上,他以为这样可以拷贝出个精灵球来。但是,他却错按了传真功能。于是这颗精灵球被传送去了他爸爸的公司。但是原本呆在球里的精灵却并没在公司出现,而是在传送途中下落不明。

精灵学会知道此事后大骚动,因为精灵球本身并不具备传送功能。经过调查,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精灵都拥有一个能力,那就是将自身和容纳自身的容器转换成电子信号。这一能力被称为携带兽通信能力,简称携通力。

之后,学者们又进行了大量研究。初期实验时,精灵球传送成功,里面的精灵却不翼而飞的情况屡有发生。目前人们通信时使用的精灵球普遍为通信公认规格精灵球。

常用的通信网络有,精灵中心电脑专用线路,使用精灵通信卫星的pokemon

satellite通信以及全世界国际通信协会的大容量口袋网络。使用其他未公认通信网络或便宜的互联网容易引发通信事故。

第二章关于精灵学会以及人类社会的考察

(以下内容全部出自小说。

“精灵学会”可看作首藤个人对精灵的思考,许多想法在动画前期尤其是首藤负责的脚本(13话「正辉的灯台」,31话「好多地鼠」等)中都有所体现,“人类社会”则是动画世界观的补充。

只对世界观感兴趣的同学请直接跳到“人类社会”。)

精灵学会

研究之谜

在西野森教授发现精灵的收纳能力前,口袋怪兽被人们叫做什么?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

达西林伯爵究竟怎么称呼口袋怪兽的?

无论怎么称呼,精灵存在的事实不会改变。也就是说,依我的推理,达西林伯爵的时代,精灵拥有别的称号,而不知为何,这些称号被有意抹去了。

不只是称号。

西野森教授也好,大木博士也罢,这些精灵学的泰斗,都在研究进行到某一时期,突然离开公众舞台。而18世纪的达西林伯爵发表完30种精灵后,更是消声匿迹。

这一倾向,作用于世界上所有著名精灵学者。

为什么,这些有能的研究人员都不约而同选择引退。

谜。

---------------------和大木博士毫无关系的无名研究员

节选自第98届全世界携带兽学会参加代表精灵分析家曽根崎·正辉收到的电子邮件

针对精灵的警告

……和精灵相处……

目前为止,以精灵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小说数不胜数。

但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