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高明之处(2 / 4)
说话时口气中的冷意越浓。
“你会吗?吴将军!那些可是学生!”
吴佩孚语中的威胁并没有让蒋作宾感到威胁只是轻声反问了一句同时饶有兴趣的看着面带冷色的吴佩孚。
“这一切你们早就安排好了是吗?用面谈协商之名将子玉诱出南口然后……你们陷子玉以不忠不义之地为达目的竟做出如此卑鄙之事。下一步准备怎么做?将我等击毙于此而后通电全国。第三师少数妄从军人意夺回军权刺杀师长吴佩孚等人。”
吴佩孚冷看了一眼面前的蒋作宾语中带着冷意的反问道随着吴佩孚地话声一起。站在身后的数名卫兵几乎同时取出了武器对着蒋作宾等人。
“吴将军!如果需要那么做地话今天雨岩就不可能请您来此面谈不忠不义?雨岩敢问一句何为忠义子玉你只念曹督军对你栽培之恩。却不念国家之大忠大义敢问一句!是谁陷已入不忠不义之境!军人之责在于守卫国土而非对内作暴政之工具。以对个人之忠义为名行背职之事还有可面目谈忠义二字!”
蒋作宾挥手示意身后的宪兵放下武器冷静的反问道面带怒色的吴佩孚。
“吴佩孚此人好言忠义!对忠义之人以忠义之名制之!”
这是来时主任曾特意如此交待。
“你……”
吴佩孚冷看着面前一副大意凛然地蒋作宾相比于西北军的军官在大忠大义之上国内军人的确有些气短。西北军为国战之军。自有底气大谈军人之责、大谈所谓的大忠大义。
“这里有一封主任给你的亲信!蒋雨岩言仅至此做何决定任由吴将军自行决定。无论吴将军将何决定蒋雨岩绝不行扣除之举!”
蒋作宾站起身来取出了一封信放到桌上。然后面无表情的走出了帐蓬。
此时先前地投掷传单的飞机已经纷纷返程机群出的轰鸣声在帐内响彻着。\看着桌上的那封信吴佩孚犹豫了十余秒后才将信拿起、拆开。
一份从第三师师部出的通电宛如雪夜里突然放了一个麻雷子把北方政府和南北方各省都给炸懵了一直关注着南口的国内报社几乎在第一时间出号外这可是第一个响应中立的北方军高级军官。
“驻南口第三师出通电、宣布保持中立!”。
地方上不知道这个北方军的师长搞什么鬼北边儿不知道这人到底是哪头儿的。而全国人民唯一明白就是:一个北方军地小师长突然转身骂了已经胶头烂额地段祺瑞、黎元洪。而第三师的中立更是让国人明白一点京城地大门南口已经向“青年近卫军打开了”。
“这个吴子玉在想什么?”
看着通电的内容段祺瑞只觉郁闷不已这封地通电一驻在南口的第三师算是指往不上了南口是京城地大门南口一失西北的学生军就可一路南下几无任何阻拦便可直逼京城城下。
“总理按说吴子玉他一个区区的师长本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和胆子。如无人嗦使他吴子玉想来也不会出这份通电。总理你看通电中的这句“冯副总统及曹督军夙主和平必赞成斯议也”难道是冯华甫他们想趁乱取尔代之如果黎元洪被迫下野冯华甫身为副总统必如当年一般按先例暂代大总统或许……这吴佩孚不是冲着我们来的这是冯国璋在背后搞的鬼!搞不好还有曹锟的事儿!他们的目的无非是火中取粟而已!”
吴佩孚的这份通电让徐树铮看到其中的阴谋当先大总统去世前按例由副总统黎元洪出任大总统现在京城学界以及全国各省以兰州惨案逼迫总统、总理辞职西北学生进军京城追其因由也是为迫总统、总理辞职总统去职后谁会获利无非是身为副总统的冯国璋而已。
与同时时身为副总统的冯国璋被吴佩孚这份通电吓的不轻几乎在收到通电的同时。就立即收拾行李起身南返保定。在保定有曹琨在自己就会安全无忧。
虽说在京城学生事起后冯国璋一直为博名声同时出于打击总统府的之意而呼喊立即释放扣压学生。解除学校禁围。但这些不过是表面上说说而已虽说和段祺瑞有些矛盾但北方诸将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这时候自然需要共渡难关。
这下到好他吴佩孚一封通电直接把自己推向了风尖浪口。吴佩孚是自己的心腹曹琨的爱将兼知已。要说这份通电内没自己的掺和举国上下谁会相信?
而最要命地是他吴佩孚在南口天高皇帝远紧靠着西北手握重兵万一把他惹恼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转身投了西北。就是段祺瑞想收拾他。恐怕也是鞭长莫及。可我冯国璋却在京城跟段琪瑞作邻居呢!万一他要是一翻脸自己老命难保了。
当“吴佩孚”的那份通电在国内搅和地风起云涌之时。在西北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在西北的民众看来第三师的中立并不意外。毕竟一直以来通过政府地宣传使得西北的人们相信一点“正义的事业永远不乏支持者”。
虽然如此他们的目光仍然被青年军的进军所吸引着。不过对于移居西北的数十万陕西籍移民而言他们更关注地联合议会举行的特别听证会这个听证会是由西北的陕西省移民联合提请如果议会能够接受这个提案的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