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位置(1 / 2)
第一百五十八章
位置
再入关中,对于汉军来说,是决定命运的一场大战略。这场战略的重点正如陈平当日所说,是时间。
只有抢在项羽急着解决齐国问题,一时无暇东顾的时候拿下关中,取得这块至关重要的地盘,否则项羽一旦腾出手来,以昔日诸侯大将军的余威,联合关东诸多势力联合攻打汉军,刘邦肯定要重蹈秦王子婴的覆辙,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所以时间,就是胜与负的关键。
作为汉军的头等机密,东进之事在普通士卒与百姓间虽无声息,但是对于那些有资格参与谋划这件事的汉军高层们来说,时间就像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柄利剑,固然能以之杀人,但若一不留神,却也能轻易为之所伤,所以没有人敢稍加懈怠,都竭尽全力的为东进做着准备。
尤其是萧何主抓的后勤粮草部门,几乎忙得人人都马不停蹄。
根据从陈平那里得来的消息,在刘邦召开的军事作战会议上,韩信大将军提出的东进路线由南郑出发,溯褒水西上,转故道而越大散关,再渡渭水而袭陈仓,攻击雍军侧后。
这条道路的优点是知道的人少,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缺点则是过于迂远,路途所需时间较长。由于优缺点同样明显,所以支持与反对的也明显分成了两个阵营,争执不下。
最后,萧何说道:“路虽远些,但粮秣可借水力运输,倒轻省很多。
”此话一出,帐内便没了声音,且不说萧何的身份如今在汉中仅在刘邦之下,就说后勤粮秣之事,向来都是由萧何总揽的。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而且蜀道艰难,大家都知道,走人倒也罢了,运送粮草那是难上加难。所以若能以水路运输,那倒是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于是东进路线就此择定。
而整个东进军的前锋选定的则是范目地步战营。
并不是说步战营是整个汉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而是因为范目率领的巴人步战营更适应山地作战,不论是在栈道上行军,还是步战冲杀。
这些生长在巴蜀大地上的战士们都更善于利用环境打击敌人,从而获得胜利。
所以,韩信需要巴人的行军速度替他抢夺时间,快速抵达陈仓,更需要巴人的战力为他赢得东进的第一场胜利。
这场胜利对整个东进战略来说至关重要。
为此,由范目出面,替汉王刘邦游说巴蜀七大姓士族,又额外征召了一万名巴人族兵加入步战营。形成了有两万人规模的前锋,而这支步战前锋则由周勃和范目共同指挥。
周勃是打起仗来就不要命地人,而范目身上则流着彪悍的巴人土族之血,这支队伍的攻击力可想而知。
……
八月。
东进的队伍静悄悄的离开了南郑。
继周勃与范目的前锋之后,韩信率领的中军随之而行。再以后则是曹参负责的后军。至于粮秣辎重等,除了一小部分随军之外,大部分都将由水路运往前线。
刘邦和我则随韩信地中军而行。
原本刘邦并不愿带我同行,还亲自到我屋里。想劝说我留守南郑。我只微笑道:“汉王到关中,身边总得有人伺侯,莫非夫君觉得范姬她们比妾身更适应行军作战?”
刘邦瞅瞅我,叹了口气。若从这点来说,范姬、赵姬她们确实都不如我,毕竟我跟随他经历了整个灭秦战争,一路而行也从没给他添过多少麻烦。
他只沉默了一会儿,道:“既然你定要如此。那就这样吧。只是这一路我顾不上你,你需得自己多加小心。”
我依旧微笑着:“妾身明白。”
但我没想到,临行还多了个拖油瓶,那就是小如意。
如意这些日子一直跟灌婴学习骑射。灌婴身为骑兵营的将军,对于这次东进的战略把骑兵放到一边颇有些微词,可能难免在如意面前漏了一言半句。
如意现在也大了些,学了些骑射的皮毛,大概觉得自己也是个小男子汉了。听得又要打仗。便兴冲冲的跑到我这里要求也跟着大军一起进关中。
我大是头痛。如意这孩子根本没有打仗地概念,以前在彭城时。
估计只听着周围的人说什么胜利大进军的故事,哪里知道战争的残酷,哪里知道每一场胜利都是用无数地人命换来的。我实在是不想让他这么小小年纪就亲眼见证这么无情的现实。
但这孩子也不知道到底像谁,竟然犟得可以。
课也不上了,天天泡在我这里磨矶,非要跟着大军一起走不可,让我着实恼火起来,终于忍不住板起脸第一次厉声呵斥了如意一顿,让这孩子含着眼泪回去了。
可军队行进不到两天,后军的曹参就快马赶到了中军。马上还坐着一个小萝卜头——刘如意。
这孩子居然不屈不挠,硬是混进了辎重车队里,躲在一辆粮车里,憋了一天多,要不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饿得他偷偷溜出来找东西吃,还不会被发现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