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奏(2 / 2)
出了几十名士卒轻伤的代价。
对于此时的汉军来说,废丘之战是场无足轻重的胜利,但对于刘邦来说,得意洋洋率军归来的韩信却让他很不爽。
所以,他绝口不提将军权归还给韩信的事,只是说大将军数月以来太过操劳,趁着此时军前无战事,很应该多加休息云云,变相的将韩信这位汉营大将军给架空了。
这才有了大战在即,营中大将军反而成为全军最清闲的人这种咄咄怪事。
以我那点可怜的历史底子,只知道刘邦和项羽打了好几年,至于中间过程如何,根本稀里糊涂,所以也不敢预测此次会盟的成败。
但就从目前局势分析,其实会盟诸侯是刘邦走得相当高明的一招棋。
以前他不过是十八路诸侯中的一支,最多地盘大些,兵多些,但地位并不比其它人高多少,而此次会盟一旦召开,所有参加的诸侯便相当于认可了刘邦领导者的身份,从此刘邦便能够以各路诸侯利益的代言人的角色出现,为他借助别人的力量对抗项羽创造了条件。
而从时机上,项羽的主力仍纠缠在齐国,一时难以脱身,就算洞悉了刘邦的用心也无可奈何。
所以,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会盟的号召,因为加入了怀王熊心这个元素,格外具有了正义的意味,也无形中的将项羽定格成了暴虐无道的形象。
而各家诸侯,有些是当真义愤怀王的遭遇,而绝大部分则是在进行对未来的又一次赌博。
人心永远是不会满足的。
刚开始分封诸侯的时候,或许还激动过,但时间长了,便开始觉得自己现在的这个地位来得理所应当,甚至以自己所立的功劳,相比于别人,所得应该还不止这些。
那些六国王族的正宗后代觉得天下原本是他们的,却被那些新封的诸侯给分薄了,而新诸侯则又觉得,那帮贵族在灭秦过程之中根本没出半分力,凭什么也能坐享荣华。
旧势力还未退场,新势力已经上台,这是永远也不可调和的矛盾。
每个人都开始觉得项羽亏待了自己,所以刘邦号召的此次会盟成为成全各人野心的又一次契机。富贵险中求,乱才会有机会,大乱也许就会有天大的机会。
在种种有利形势之下,刘邦策划的此次会盟异常的顺利,不过月余左右,便和魏王魏豹等多路地方势力达成了共识,各家诸侯纷纷起程亲赴洛阳,各路诸侯军也开始向洛阳汇合。
不久,洛阳就聚集了包括汉军在内的近五十万军队。
这么多人,光是后勤保障就能把人累死,何况他们之间难免还有些积冤旧恨,更是错综复杂。好在这一年蜀中、关中都大熟,粮草还能供应得上。
士卒们吃饱了饭,也就能安抚得住。
刘邦忙他的大事,越发顾不上我,帐外的守卫也渐渐的松懈下来。
其实这些士卒也不知道为何要对王后的营帐如此严密守卫,不过是听命而已,现在见上头没有什么新的命令下来,也乐得放松些个。
也因此,莫小三偶尔可以不必通过琼莹直接将青鸟的情报送进帐中。他岁数还小,被琼莹唤去做些粗使的活,倒也不惹人注意。
最近青鸟传来的消息都是关于各家诸侯的动向,大同小异,倒也俱在意料之中,直到会盟前数日,我才在情报中看到一条期待已久的消息:张良找到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