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矛盾(1 / 2)
第二百三十七章
矛盾
“师兄,你看我去是不去?”因为以前的那段经历,心里总有点阴影,反复揣度仍是拿不定主意,便来向张良求教。
张良的明净的脸颊上掠过一丝异样的神色,似是有些怅然,有些遗憾:“是小虞姬啊……唉,也有很长时间没见过了。
”说起来,他和项伯是多年的朋友,私交犹好,只是时移势异,如今各为其主,以前的事大家便都不再提了,但每每想起,却还是难免感慨。
“两军对阵,我去见她,万一再被挟持,只怕会影响军心。”我叹道:“可是,若这次不去见她,只怕就再也见不着了。
当初虽有楚营那一段,但我心里知道她不是个恶人,也不过是迁怒罢了。
”没有说出口的是,不久之后的垓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然后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到时候她一刀抹了脖子,那确实是真的永远也见不着了。
一个熟悉的人,从稚龄到成年都与自己的生活不断发生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突然说没就没了,就这么消失在世间,所谓离合际遇,所谓生命无常,只有在这个乱世,才是让人感触最深的。
“去——也未尝不可,多带些人手吧。”张良淡然一笑:“其实我也想再见见她呢。”
到了晚上,又和刘邦提起这件事。要在汉营里带人出去,总归是瞒不过他的,倒不如事先就挑明了说。
刘邦的眼神明显一亮,眸子深处像是点燃了一丝邪火:“是吗?”随即便垂下了眼帘,似乎有些故作若无其事地道:“既然张先生都说可以,那你就去吧,谅她一个小女子也翻不出多大的浪来。
”
我心中一凛,突然想起他曾对虞姬有所不轨的事来,淡淡地道:“夫君不会是想乘机派人把虞姬夫人给请来吧。”
“嗯?”刘邦挑起眉。盯着我:“有何不可?他楚军昔年对你又何尝心慈心软了?”
“原来夫君是为了想替我出这口气。”我微笑道:“那倒不用劳烦夫君了。虞姬她已命不久长,人去之后,一了百了,所有的恩怨也都淡了。”
“你的意思是?”刘邦皱起了眉。
“项羽败后,以虞姬的性情又怎肯独活。夫君就算费尽心机将她弄了来,也不过是个活死人罢了。
”我道:“夫君莫要忘了,虞姬是项伯地义女,如今楚国内政全在项伯一人。项羽败后,若要安定楚地,非得项伯之助不可,若夫君对虞姬有何……只怕会影响大局啊。”
刘邦嘿了一声:“若不是为了项伯,我……”却没说下去。
“夫君已经有了戚懿,又何必硬要虞姬。”我冷淡地道:“看着以往的一点旧谊,请夫君就让她走自己的路吧,不管是生是死。总是她心甘情愿的。”
刘邦长长的凝视着我,过了很久方道:“你不是不在乎小懿的吗,为什么对虞姬这么在意?”
“因为她……是我的妹妹。”我垂下了眼帘。
是啊,自从十多年前我第一眼看到那个绝丽难言的少女时,心里就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地妹妹。虽然其中也有过种种煎熬,但此时再次回首,仍然只有怜惜。
虞姬是个可怜的女子,我眼睁睁的看着她从一个天使般无忧无虑的少女一步步堕入了红尘。有了爱,有了恨,有了烦恼,有了忧愁,有了艰辛,有了痛苦,有了黑暗。
但她还是我可怜的妹妹,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好了。也只是说说而已,你也不必放在心上。
”刘邦突然口气转缓,笑道:“两姐妹见个面,也不是什么大事,明日我派些人随你同去,你倒是好心,不肯对人家动手,却也要防人家心怀不轨不是。”
“那就多谢夫君了。”我抬起头。微笑道。
…………
次日午后。我带着刘邦调派来的两百精骑离开了汉营,径往风陵坡而去。
原本觉得两百精骑多了一点。但刘邦却道:“万一是项羽设的圈套,这两百骑还不够他填牙缝的呢,最多也只能替你挡挡罢了,你还嫌多?”便也能依他。
到得营门之前,忽见一架马车停在那里,车帘一挑,露出张良那张微有些苍白地面容,微笑道:“多我一个没关系吧。”
到得风陵坡正是午后,深冬的午后,太阳明明悬挂在正空之中,却一点温度也没有。四周枯草萋萋,看着人的心里也冷清清的。一阵寒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冷噤。
张良挑起了车帘,微笑道:“外面冷,不如进来坐坐吧。我这车宽大得很,多你一个也绰绰有余。”
我稍稍迟疑了一下,觉得自己这身体实在顶不住坡上的寒风,便老老实实地下马钻进了张良的车里。这一进去,倒是吃了一惊。
只见车内果然非常宽敞,虽然比不上当年沧海公的座驾,却也是非常可观的了。
设了两个锦榻,一张短几,均用上等地软兽皮毛裹,木料的边角处也都打磨得异常光滑,一看便知是加意用心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