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地底潜伏(1 / 2)

加入书签

白释义立于一座山峰之顶,在他左前方十里处是军容鼎盛,旌旗似海的夜阴国军队,人数号称有四十万之众,军营绵延数十里。

而在他的右前方则是整体外墙用铜汁浇灌而成的铜甲城,城前十丈深数丈宽的护城河中养满了各类水生凶兽,是吞噬生命的可怕深渊,号称是东境边荒的擎天屏障,城高水深,易守难攻。

夜阴国的中军分部在一个小丘上,主帅营帐也在其中,以重装骑兵为主,两位骑士装备质地优良的重甲和两匹换乘的骏马。

前锋军由长枪兵、盾牌兵、箭手、刀斧手和工事兵组成,配备了投石车、檑木、云梯、楼车等攻城的必须工具。左右侧翼军每军五万人,清一式都是骑兵,只等城门一破就涌入城中。中军的后方尚有一支王牌轻骑部队,既可防御后路,又可作增援的兵员。

此时太阳升上中天,普照大地,映得兵器锋刃熠熠生辉,更添杀伐的气氛。

战鼓擂响,杀声震天。

当正午的阳光照耀在铜甲城城头时,夜阴国大军便从四方八面发动一波接一波的强大攻势,喊杀震天,不但以沙石填充护城河,更以投石车不断向城内投以巨石,特制的高耸耧车直接将大把大把的兵士送上城墙,喊杀之声震天动地。

但是尽管夜阴国军容鼎盛,威势迫人,当矢石劲箭像雨点般投下,夜阴国的大军只能缓缓后撤,铜甲城一方在粉碎了夜阴大军的再一次攻势后,也是元气大损,换上另一波防御的民兵重整阵脚。

这段时间,铜甲城就是通过这样不断补充从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民兵坚持下来的,这些从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农夫又怎么是有着专业军事素养的夜阴国大军可比,双方的伤亡比例高达五比一的悬殊数字。

这还是因为铜甲城是守势一方,占据了地理优势的原因。

“地利、天时、人和。地利在于铜甲城,城高水深,又是主场作战;天时在于夜阴国大军,突发突袭,让铜甲城一时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用城内军民的性命来填;至于人和,夜阴大军众志成城,誓将收复国土,而铜甲城一方的首脑则是一群尸位素餐之辈,再加上如此大量征调青壮,民心渐失,长久以往,铜甲城必破。”

看得出来,夜阴国这趟的统帅是个善于排兵布阵之辈,用兵老道,奇正相辅,更皆深谙人心,说不定这一趟真的能攻破铜甲城,完成夜阴国几代君王的夙愿。

不过对方能在一个月内连破三座重兵把守的城池,从中看出他也绝非泛泛之辈。

但是白释义此次前来却是专承为了取其性命。

若是旁人说在重重防护下单枪匹马妄图取下敌军统帅的首级,即便是先天大宗师都不一定能够做到,定会让人笑掉大牙,只不过白释义不同常人,他有一桩区别于旁人的能力,飞空之术,能使他无声无息地摸到对方的帅帐之中。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再一次组织进攻不果,夜阴国终于鸣金收兵,重整阵势以待下一次攻伐。

没过多久,太阳西落,夜阴军营中开始埋锅造饭,灯火通明,不时传出大笑声,丝毫看不出在战场的样子。反之铜甲城一方则是士气低落,军民畏战。

两相对比,差距一目了然。

白释义将一切看在眼里,将心境晋入一种心如止水的境地。

夜幕完全降临。白释义背后双翼展开,整个人无声无息地遁入夜空之中,对方的营帐也十分好寻,山丘上最大的那座便是了。

对方虽然戒备森严,但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空中,则是他们防守的一个盲区,这也给了白释义一个可趁之机,夜色下火把光线不可能照射太远,白释义从半空中飞过,竟无一人能够察觉。

直接降落在营帐处不可能,毕竟目标太引人注目,白释义在离营帐东边一里处无声无息地降落,然后身化魅影,朝着对方中军大帐而去。

可是怎么接近中军大帐是个问题。盖因中军大帐四周灯火通明,丝毫没有光线照射不到的遗漏之处,上方更有岗哨随时戒备,燃起的火光将夜空十米处都照得彻亮,白释义若然靠近过去,定然无所遁形,成为人人喊杀的过街老鼠。

斩首战术一直是各方势力乐此不疲的最佳战术,作为一国大军的统帅,夜阴国又怎会考虑不到此点!

难道白释义就此无功而返?当然不是,白释义来此之前就已经有了详细对策。

这个对策亦是白释义的敌人给他的灵感,那日在摩云山脉内山之中,冷杀从地底的一次悍然袭杀差点要了白释义的性命。

这次,白释义就准备效仿那次冷杀的方式,从地底挖隧道靠近营帐,对方再如何神机妙算,也诀料不到有人能够穿越层层防守的卫士防守,并且通过挖隧道的方式无声无息地靠近敌方首脑。

而隧道入口也是个讲究,若果没多久就被巡逻的士卒发现,那自然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要选一个隐蔽地点,最好在白释义刺杀完成之前都不会被发现,而这个地方就是马厩,因为要随时准备应战,所以马厩的所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