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改变(1 / 2)

加入书签

既然杜枫也在船上,哪怕平常的功课还是要继续的。李玮敏锐地发现了杜枫的改变,杜枫除了教他诗词书画之外,开始给李玮讲一些他擅长的东西,打头的是法家的经典——《韩非子》。

比起儒家来说,法家更实际一点,《韩非子》上的很多主张,即便是放到后世,也是不过时的,杜枫在法家上本就很有一套,只是一直以来,他根本就用不上罢了。这会儿,杜枫有意跟李玮讲解法家之术,便能够看出来,杜枫的才学如何了。

杜枫不是什么只知道空谈的人,每每旁征博引,而且,他也不是一味推崇《韩非子》里面的理论,又说道,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管在什么地方,宗族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法。另外,又说道,法律不能过于严苛,太过严苛的法律,会叫人畏惧,甚至会因此生出抗拒之心来。有举例说当年秦国二世而亡,也是因为律法过于严苛,始皇帝在世之时,尚且能够压制,后来秦二世登基,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又宠幸奸佞,倒行逆施,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反抗,以致叛乱不断。没错,杜枫用的词是叛乱,他并不觉得秦朝末年那些义军真的是起义,他哪怕是世族旁支,但是,对于那些泥腿子依旧是没什么好感的。项羽好歹还是楚国贵族,那刘邦,不就是个流氓混混嘛!

李玮想到后世听说过的一句话,当人们开始怀念上一个政权的时候,不是之前的政权如何好,而是当前的政权非常坏,坏到了他们想要造反的程度。当然,这话,李玮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

虽说杜枫看起来,说得很仔细,又佐以旁证,比如说,前朝乃至本朝的一些制度,各个朝代一些比较典型的法家官员的做法等等。不过,杜枫还是有些顾忌的,毕竟某种意义上来讲,《韩非子》包含了一部分帝王心术,这等理论,着实不是臣子可以随意谈论的,尤其,哪怕杜枫如今想要对衡山王府尽心,但是固有的思想,也会促使他潜意识里就将衡山王府排除了“君”的范围。

杜枫有意教导李玮一些实质上的东西,衡山王府自然感受到了他的善意。崔王妃的反应是多叫沈氏到自己身边说了几次话,虽说时间不长,但是和之前一样沈氏每一次都没有空手而归。但是,以前崔王妃没事根本就不会召见沈氏,沈氏上船多少天了,也就是出发的时候,崔王妃叫人送来了一些东西罢了。如今崔王妃叫沈氏到自己船舱里面坐了几次,连沈氏身边伺候的丫头都恭敬了三分。李昊虽说暂时没有做什么,不过看在杜枫很识相的份上,决定回洛阳之后,打听一下杜枫的儿子还有女婿的为人,回头提携一二,好叫别人知道,投靠自己,给自己办事,好处大大滴,要是你来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哪怕是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他也有的是办法给你不痛快!

杜枫不是傻瓜,相反,多年人情冷暖,让他有了很高的情商,这会儿见李昊夫妻两个看似跟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是,已经给他带来了不少好处,心中生出感激的同时,却也是一凛,若是自己一直不识相,只怕等到衡山王耐心耗尽,到时候,只怕就是自己倒霉的时候了。在衡山王这样的人眼里,自己哪怕有点薄名,也不过就是个微末小官罢了,即便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不能给衡山王带来任何麻烦。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争强好胜,什么气节风骨的,也就是这个年纪,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艰难困苦,最倒霉的或许是一开始富贵荣华,结果转眼间烟消云散,龙游浅滩、虎落平阳,这一上一下有如云泥之别的打击,可以说足以改变任何一个人,很少有人会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坚持所谓的原则。

杜枫某种意义上便是如此,他虽说不过是杜家旁支,但是家中也有些薄产,因为从小会念书,族中也常有些补贴,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后来更是一朝高中,又谋了实缺,哪里知道时运不济,最终也就只能在国子监这样的清水衙门苦熬资历,比起一开始就是七品县令而言,几十年时间,也不过升了一级,在这段时间里面,简直是各种不顺。恩师勉强能算恨铁不成钢,很多原本的同年故交,对他敬而远之,背地里甚至多有嘲讽,生活得最艰难的那段时间,甚至有族人为了他家的几亩良田,理直气壮地上门欺凌。

现实狠狠地打击了原本可以说是相当理想化的杜枫,杜枫在这么多年中慢慢磨去了棱角,会拉关系跑官,有意投资读书好,家世更好,更有前途的学生,对下和蔼,对上即便不谄媚,也很是尊敬,年轻时那点傲气早就消失无踪,尤其,他如今还背负着妻子儿女的前程,已经不可能为了自己那点志气,抛家弃子了,他必须屈从于现实。

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底线之类的东西,便会步步后退了。何况衡山王不是什么刻薄寡恩之人,他已经很是承了衡山王府的人情,何况,好为人师这个毛病,很多人都有,之前杜枫将钟讷作为入室弟子,只是,比起往往能举一反三的李玮来,钟讷的资质又差了半筹不止,若非李玮的身份所限,杜枫恨不得直接收李玮做关门弟子了。

不管怎么样,杜枫开始尽心尽力,李玮很快就发现,杜枫此人果然是个有真才实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