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病后(1 / 2)
隆安帝已经赶到了东宫,这会儿神色阴沉,边上几个御医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隆安帝年纪已经不小了,这几年下来,为了李昭,也很是倾注了不少心血,这会儿听御医在那里说什么李昭心力消耗太过,又郁结于心,这才染病之类的话,不由心中暗叹,他如今一味求稳,哪怕想要好生打磨一下这个儿子,在他看来,也就是那种不痛不痒的,他虽说也算是个太平皇帝,可是,当年登上皇位的过程可不是那么太平,以至于当年近二十个兄弟,如今只剩下不足一掌之数。也因为这个,他对于生儿育女并不那么热衷,对于皇帝来说,女儿也就罢了,儿子多了就要糟心,因此到了四十岁之后,即便宠爱宫妃,也不愿让她们怀孕了,以免生出变数来。
哪知道,他差不多已经为李昭规划好了日后的道路,也就是打压一下外戚,另外就是让李昭别以为坐到太子的位置上就心满意足了,还因为小心谨慎,只是,他也不愿自己的儿子磨砺太过,因此,将李昊赶到了封地,却着意培养李昌,果然,李昌少年意气,又有了一门不错的亲事,加上李昭一贯中庸平和,李昌很快便生出了争锋之意。
之前一切都如隆安帝所料,李昭为人处世愈加成熟,在臣子中的威望也慢慢凝聚起来,偏偏终究是没怎么受过挫折的,云家有什么好呢,遇到这样的,根本不是臂助,而是拖累,稍微有点决断的,就该早下决心,壮士断腕,何况,云家也算不上什么腕呢,说句老实话,几个儿媳妇里面,家世最差的,除了三儿媳妇,就是这个太子妃了,元家只能勉强跻身世家之列,论起底蕴根基,实在是不值一提,不过是仗着东宫的势,这才勉强有了几分气象罢了,这次隆安帝一出手,立马打回原形。
只是,当年说起来为李昭娶元氏,是说元氏有福相,八字与李昭颇为匹配,实际上也是看在云家根基不深上,当时隆安帝已经有意立李昭做太子,只是李昭性子仁厚,若是外家过于势大,将来难免与君权产生冲突,偏偏李昭也下不了狠手,因此,不如选一个不上不下,容易拿捏的。哪知道元家如此不识趣,若是元家一直老老实实的,等到李昭登基,不但能得个承恩公的爵位,有皇帝外家的身份,自然能让家族更上一层楼。结果元家缺少耐心,这会儿便嚣张起来了,偏偏还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闹出这种事情来,连皇家脸上也无光。
说白了,李昭如今这病,除了原本底子不算好,根本就是心病。隆安帝踌躇了一下,只是,哪怕李昭是隆安帝的儿子,也是臣子,为帝王者,最忌讳的便是让臣子猜出自己的心意,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而且,隆安帝心里颇有些恨铁不成钢之意,不过是对元家稍微下了点手,在他看来,还算不上狠手呢,元家算得上家大业大,损失那么几个人又算得了什么,便叫他乱了方寸,实在是缺了几分器量。何况,为了弥补因为元家导致东宫声势下降,他还给东宫詹事府添了不少人呢,那些才是真正的人才,若是李昭能收服他们,比起元家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来说,岂不是强出百倍,这点都想不明白,实在是叫隆安帝有些失望。
吴皇后这会儿也在,她坐在李昭榻前,看着李昭有些蜡黄的脸,不由叹了口气。男人和女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隆安帝只会觉得李昭过于优柔寡断,受不起挫折,可是,在吴皇后心里,却觉得儿子是被太子妃元氏给把持了,要不然,何以因为可以说是罪有因得的元家,居然大耗心力,伤了身体呢!因此,对元氏更是不满,之前见元氏在李昭床前服侍,也只当元氏别有用心,因此,对元氏自然没了好声气,虽说她也没有在伺候的宫人面前公然下了元氏的面子,也让这些日子以来,心情颇为烦闷的元氏更是受到了一重打击。
李昭这会儿已经悠悠醒来,看到吴皇后侧身坐在榻前,不由眼中一热。说实话,吴皇后之所以能够得到隆安帝喜爱敬重,那是因为吴皇后在外表现得非常公平,对宫妃宽容大度,从无打压苛待之举,处事也非常公道,尤其对几个皇子皇女表现得更为明显。李昭与李昊是她亲生的,但是在明面上,任谁也不能说吴皇后偏心自己的亲生儿女,她将庶子庶女放在其生母身边教养,自己对其也颇为关照,可以说是嘘寒问暖,有的地方,比生母还要尽心。而对亲生的两个儿子,吴皇后固然疼爱,但是对外表现,就显得有些关爱不足了。
李昭这会儿见吴皇后关切忧心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待遇大概有二十年没见了,不免有些心热,见了吴皇后,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吴皇后连忙伸手将他按下,温言道:“自家母子,这般多礼作甚!你身体没好全呢,且躺着歇歇!”
李昭确实这会儿也使不出力气来,只得再次躺好,旁边一个宫人端来了补气安神的药,元氏想要伸手接过,却被吴皇后从中截走了,她直接叫人拿了靠枕,垫在李昭背后让李昭靠着,自己亲自端了药碗,也不用勺子,就这么扶着李昭,将药碗凑到李昭嘴边喂药,省得拿着勺子一勺一勺喂,弄得苦不堪言。
元氏站在一边手足无措,等到李昭一碗药喝完,吴皇后就当李昭还是孩童时候一般,又取了一枚蜜饯送进李昭嘴里,李昭很享受吴皇后拿他当小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