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杀俘(1 / 3)

加入书签

当日傍晚,无道便在黑水渡安营扎寨,并命人安葬死难之人。

第二日,无道与岳鹏分道扬镳,无道率亲卫朝东行进,岳鹏率属下两哨甲卒、二十名亲卫、冯晰等十三人修补渡船朝南开进。

无道刚行到半路便遇到率着两哨甲卒赶来黑水渡的稚尾城城尉程志,与其一起赶往连云堡。

稚尾城城主施文卿听得无道赶到连云堡,也连夜赶往连云堡迎接。

三日后,无道率部在连云堡休整一日,赶到十五里外的黎家集坐镇,以黎家集为中心辐射整个连云堡方圆三十里。正值夏日,野外酷热难耐,且多蛇虫鼠蚁,程志与施文卿虽不愿跟着无道于野外扎营,但无道身份显赫,容不得半点闪失,而他身旁却只带四十余亲卫,两人不得不率领两哨甲卒跟着无道折腾。

天空皎阳似火,时近正午,

黎家集一颗百年古槐下,无道端坐在行军凳上坐上,程志、施文卿、连云堡堡主连鹏三人环座两侧。

无道抬头望着天空上的骄阳:已过午时三刻,距离日落还有三个多时辰,岳大哥还没有消息传来,难道他还没有杀够二十名乌居流寇?照理说有冯晰等人相助,以他的本事应该没有问题啊!

忽然西北方向传来隆隆的马蹄声,上百骑朝着无道扎营之地飞奔而来,巨大的动静立即引起众人的注意,无道也不例外。他转头望向西北方向,眉宇微蹙:董昊的人马到了。

“禀国士,董指挥使率骑哨兵卒已赶到黎家集西北三里。”一传令兵飞马奔入营寨,来到古槐之下,跪地禀报。

三里?现在距离应该已不足两里,无道点了点头:“下去,继续观察北部动静,若有乌居人踪迹立马报我!”

“是”传令兵抱拳应声,随即转身飞奔而去。

施文卿三人听得董昊率骑卒赶来,心中顿时松了口气,这两天他们虽率两哨甲卒护卫,但心中还是时刻担心无道的安危:这次乌居人入寇不同以往,以往一队只有数人或数十人,上百人的劫掠队伍几乎没有,而此次乌居人入寇稚尾城,据情报上百人的队伍至少有四队之多,这还不包括青木赤羽两城的乌居流寇,若是这些流寇合伙来攻,两百多人的队伍怕是护不住国士的安全。

“施城主,据这两日的观察,乌居入寇稚尾城的队伍约有十二队到十五队,至少有四队人马超过百人,以我的推测,稚尾城的乌居流寇人数超过千人,如此大规模的寇匪,你为何不报与镇军,让他们出兵清剿?”

施文卿有些发福的额头本就因天热而大汗滚滚,听得无道的话更是惊得汗如雨下,他“噗通”跪倒在地,磕头哭诉道:“禀国士,不是下官不愿报禀镇军,而是从七年前下官到稚尾城赴任以来,连续三年报禀丹庆军,都被他们以乌居流寇是乌居军人入境作乱为由推脱给邵武军团。下官见丹庆军不愿出兵清剿,只好命村民将房舍修成围拢屋增强村寨的防御能力。”

丹庆军这帮孙子就知道鱼肉乡里,却不知为乡民办事。邵武军团也是该骂,乌居流寇人数虽不多,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每年入寇三城的乌居流寇少说得有两千人,虽说三城靠近山林,乌居流寇遇到强敌便会藏入深山,清剿起来确实费时费力,但邵武军团若调动一军之力,每年剿杀两三百乌居流寇应该不难。若不是你们的放任,这帮孙子怎么年年入寇,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无道黑着脸,长长的吁了口气,道:“镇军本就是为了维护地方安宁,清剿寇匪也本是他们分内之事。丹庆军不出兵剿匪是他们的错,你不向上报匪情则是你的过错。”

“是,下官知错了。下官明日便报禀丹庆军。”施文卿磕头如捣蒜,急忙应承道。

他不是我的属下,而且还是文官,我没权管治他,最多只能向赵彦提及此事,至于赵彦如何处理还很难说?而且他的官声还不错,虽有点奸狡,但也算是务实的官员,至少比那些只知中饱私囊,不知替民办事的官员强得多。无道点了点头,沉声道:“我念你在稚尾城任职七年,官声还不错,也替百姓办了些实事,今日我就不与你计较。你将匪情报予丹庆军,若是他们仍旧推脱不肯出兵清剿,我会向司徒总督和顾按察使报禀此事。”

“谢国士,谢国士宽容!”施文卿又磕了几个头。

“起来吧!你好歹也是一城之主。”无道面沉如水,挥了挥手,眼角余光瞥见董昊的骑队已踏入官道,距离大营只有里许,站起身,又道:“随我去营门口接董指挥使。”

“是。”施文卿等三人应了一声,与四十余亲卫簇拥着无道往营门行去。

无道见到董昊,先是彼此寒暄,随后同董昊一同入营,并询问近几日缉盗行营的情况。

过来不到一个时辰,一骑快马飞奔入营直奔无道而来。快马上翻身落下一骑卒,跪地报禀道:“禀国士,岳指挥使于东岩村全歼一队乌居流寇,斩首三十四级,俘获九人。岳指挥使特命小人前来交令,并询问俘虏该如何处置?”

东岩村离此不过十二里的路程,快马加鞭不消两刻钟骑队就能赶到。无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