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婚(上)(2 / 2)
,幸亏没来晚。正好赶上给姑娘梳头。”
大周风俗新娘挽好的发髻要在脑后留下一小缕头发,由一位生活圆满幸福的年长妇人编成小辫子,垂在新娘后背上,这叫‘留后’。行了夫妻之礼后,由新郎亲手解开,叫做‘开枝散叶’。都是讨个有子嗣的好彩头。
二夫人婆家娘家两头的父母俱在,夫妻和睦又有儿有女,更兼着富贵荣华,所以常常被人请去做全福夫人。虽然这会腿受伤了,做全福夫人有些不完美。可是陶氏也找不出更合适的人做全福夫人,只好请二夫人替若瑶‘留后’。
若瑶忙起身施礼,吩咐人拿个蒲团放在藤椅前,跪坐在二夫人身前让她帮着梳辫子。
二夫人手法熟练地编好辫子,又从翠玉手中接过一颗八宝缀角的大东珠替若瑶系在辫梢,算是再添一分祝福。
二夫人上下打量着起身道谢的若瑶,看她妆容喜庆,身上的嫁衣也熨烫的一个褶皱都没有,满意地点了点头。眼睛扫过她刚梳好的朝阳髻,忽然诧异地道:“梳子怎么还没插上?一会要戴珠冠,可别忘了!”
出去找梳子的陶氏正一脚跨进来,听了这话转身拿帕子擦了擦眼角。林若兰也低下头,飞快地把眼角的泪水擦干净。
若瑶一瞧就知道她们是去哪里找梳子了,淡淡地道:“若英不肯借梳子给我?”
林若兰满面愁容地道:“五妹妹说她的东西还没准备全,眼下没有……”
赵凌定下成亲的日子,大夫人立刻通知了郭家。郭家不知是怎么想的,竟然也要赶在年前娶林若英过门,婚期只比若瑶晚五天。府中众人虽然感觉仓促,可大夫人却连连点头。还说一起准备两个姑娘的嫁妆,比单独准备省些麻烦。
替若瑶准备嫁妆的时候,大夫人也给林若英准备了些嫁妆。虽然不丰厚,可也样样不缺,至少面子上能过去。
这时候,林若英怎么会没有红梳子?分明就是要看若瑶的笑话!
问清原委,二夫人暗中嘲讽大夫人母子不识时务,皱眉想了想便笑道:“我当年用的红梳子还在,若是侄女不嫌弃,不如拿来应个场面。”
时间紧急,除了这个也再没有其他补救的办法,陶氏连声道谢。
看到翠玉拿来的红梳子,陶氏心中那点遗憾顿消。整块红翡雕成的梳子,梳背正面刻着鸳鸯戏水,反面刻着蟠桃石榴。无论材质还是雕工都比她准备的那把红玉梳子好几倍。
陶氏亲手把梳子替若瑶插在头上,不由得感叹,二伯虽然是庶出可是官运享通,官职品级比嫡出的大伯还高。林若珏成了郡主侍读,东诚也出落的一表人材。夫贤子孝,二嫂如今也算是万事如意了。
她便在心中默念,“愿菩萨保佑,希望四丫头能沾沾二嫂的福气,能一辈子平安喜乐。”
诸事准备妥当,众人都出去用早膳。金嬷嬷也端来一碗荷包蛋给若瑶。
金嬷嬷生怕若瑶少吃一口饿着,不但在一旁守着,还长吁短叹地诉说她当年差点饿晕在成亲路上的苦难史。若瑶听得好笑,也知道成亲这天仪式繁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东西,只好勉强自已把六个荷包蛋都吃掉。
刚漱完口,就有下人来禀报,赵家迎亲的队伍已经出了武安郡王府,估计再有一个时辰就到西宁候府了。
东阁进来陪若瑶去小祠堂给祖先灵位磕头辞行,回来后陶氏又带她去给老候爷和候夫人辞行,接着去各院跟两位伯父辞行。
各处都极顺利,众人只象征性地教诲嘱咐几句而已,只有在安平院,若瑶行礼时大夫人长篇大论地说个没完,故意让她在地上多跪一会。
若瑶面不急不怒面无表情地听着,倒是大夫人最后说的口干舌燥无奈地让她起身。
一圈转下来,回到安平院时,若瑶已隐约听见西宁候府外连绵不绝的鞭炮声。大门、仪门,二门……鞭炮声越来越近,空气中的硫磺味也越来越浓。
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突然在清平院外炸响,竹香冲进来俯在若瑶耳边嘀咕了几句,若瑶的心骤然收紧,隐在宽大袍袖中的手指捏的骨节发白,赵凌……居然这样待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