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聚拢军心(1 / 2)
狼牙山风光秀美,“狼牙竞秀”为燕都古景之一,素有“北方小黄山”之美名。山上流泉飞瀑,苍松翠柏,还有奇秀的红玛瑙溶洞,石棋盘,老君堂等古迹令骚人墨客流连忘返。狼牙山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莲花瓣高耸入云,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令人头晕目眩:东南两面略为低缓,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仍需贴壁而过,令人胆战惊。登高远眺,群峰林立,峥嵘险峻,状似狼牙,涧浃之雾飘渺神奇莫测。
狼烟山下扎起了营垒,人喊马嘶旌旗招展,枪声响成了爆豆,到处都是身穿黄色咔叽布制服的青壮在训练,内容以队列和射击为主,武备学堂的学生军官不厌其烦的向那些青壮反复演练战术要点。
从廊坊一路走来,每日行军不过三四十里,四更天埋锅做饭,趁着早上凉快天不亮就启程,到了近午时分大军休息吃午饭,午饭后由武备学堂的学生军教青壮识字,四五点之后开始军事训练,晚上八点熄灯睡觉,时间安排的极为紧凑。
午饭时间刚过,大营里就沸腾起来,所有的青壮排成整齐的队列,每四百五十人方队,队伍的正前方整整齐齐的摆放着火炮、机枪等重武器,骑兵端坐马上仰着下颌,和胯下的西洋高头大马同样的趾高气扬。
方翔站在一个队伍的正前方,面朝着这些青壮,身边一左一右站着他的两个亲兵卫队长鲍麻子和三猴子,,满脸横肉面目狰狞的鲍麻子鲍麻子本名叫做鲍三虎,矫健如猿的三猴子本名叫做袁坤。在方翔的身后摆着一只只硕大的樟木箱子,箱盖全被打开,满当当的都是亮闪闪的银元。
士兵满脸的期待,这还是被招募之后头一次发饷。
高天宇站的腰杆笔直,手里拿着名册不停的念着一个个名字。
“刘铁蛋”
“到!”念到名字的人一溜小跑到了方翔身前,双脚的脚后跟并拢,行了军礼,规规矩矩的立正。
“刘铁蛋,四营步兵,军饷五元。”
“张二狗。”
“到!”
“张二狗,马炮营骑兵,军饷七元。”
“赵小六。”
“到!”
“赵小六,伙房大师傅,军饷七元。”
方翔亲手将银元递到手上,拿到军饷是士兵兴高采烈的回到队伍,还没领到的人竖起耳朵,生怕漏过了自己的名字。
方翔刚要把手中的一摞龙洋递过去,却停了手,眼前这个身材不高的火头军,不正是曾经给自己做过鲤鱼焙面的小徒弟嘛!
“好好干,你师傅是好样的!”方翔拍拍他的肩膀,将银元递了过去,看看见赵小六的眼眶有些湿润。
两千多人发饷,整整忙了一下午,方翔坚持要亲手把军饷发到每个人的手中,大清的军队喝兵血吃空额的现象根深蒂固,有的营头号称五百人,实际上连二百都不到。方翔一开始就要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亲手把饷银发给每个人。
方翔争取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和面貌特点,希望能在今后偶然碰到的是,能脱口而出对方的姓名。
兵凶战危,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貌似不起眼的细节累计起来,也许就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和将领的生死。
太阳西沉,军饷终于发放完毕,方翔的腿已经站的发麻,汗水将他的军服完全湿透,亲兵几次搬来椅子,他却粗暴的推开,陪着士兵一起站着,直到最后一个人领到军饷。
“你们穿的是谁的衣?”杨一鸣小白脸被晒的通红,却也是陪着坚持。看到士兵都领完了军饷,他不失时机的厉声问道。
“穿方大人的衣!”众人异口同声。
“你们吃的是谁的饭?”
“吃方大人的饭!”喊声又大了几分。
“你们为谁效死?”
“为方大人效死!”
两千多人同声呐喊,声震九霄,沉甸甸的银元、两干一稀的饭菜、帅气十足的军服,令他们对目前的生活倍感珍惜。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那个陪大家一起站了三个时辰的方翔!
落日的余晖洒在方翔的身上,给他镀上一层金色,背后是险峻的狼牙山,众人不由得想起在甘军大营里的那副卷轴,当闭上眼睛就看见一团和煦的金光,然后是一双温和又不失威严的眼睛,最后越来越清晰,正是方翔的模样。
此刻,沐浴在晚霞中的方翔,正和当日的情景一般无二,令所有人都平添几分敬畏!原本站立的腿脚酸麻,队形略微有些散乱的士兵,下意识的绷紧了双腿,任凭汗水顺着脸颊流淌却不动不摇,犹如刀削斧刻的雕塑。
发饷的日子对于军队就是节日,晚饭很丰盛,雪白的大馒头足足四两一个,喷香的咸肉烧梅干菜,清爽的凉拌绿豆芽,火爆的豆豉辣椒炒黄豆芽,红彤彤的烧豆腐,除了哨兵之外,每人还有二两烧刀子,士兵们吃的满嘴流油,端着碗打着酒嗝到处找人碰杯。
一路走来几乎村村荒芜,十里八村杳无人烟,富庶的直隶经过八个月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