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烽火京城(1 / 3)
庚子年七月初八西历一九零零年
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乾隆清漪园时期称“勤政殿”,意为不忘勤理政务光绪年间改为今名,意为施仁政者长寿。仁寿殿坐西向东,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有南北九卿房。它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居住时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为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
天刚蒙蒙亮,随着太监的净鞭“啪啪啪”的三声响亮,颐和园最近难得的叫了次“大起儿”。
大殿之上,慈禧皇太后穿着吉服神采奕奕的坐在须弥座上,旁边一把龙椅上侧坐着的光绪皇帝。
慈禧年近七旬却保养的不错,脸上皱纹不多气色也红润,而光绪虽然是三十许人却已经是脸色苍白如纸,腰身佝偻骨瘦如柴,似乎一口气就能把他吹倒了。光绪穿着有些显大不合身的龙袍,头也不抬的只顾把玩手中的打簧金怀表。
“老佛爷,奴才这次是卖了老脸,总算是请来了五台山普济活佛出山!哎呦,您是没看到啊,那活佛八十高龄却是鹤发童颜,他老人家俗家姓关,是武圣人关公的嫡系子孙,法力通玄,今儿个一早,老活佛就就带人攻打洋人公使馆了,估摸着三天两晌就能打下来!”徐桐一张老脸笑的皱缩在一起,像是一朵晒干的老菊花。
慈禧拍着龙椅大叫:“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想必那个普济和尚是个有真法力的,一定能敌的过洋鬼子的黑沙老妖!”
徐桐沾沾自喜道:“那是,普济活佛有千年的修为,那黑沙老妖不过是八百年前的黑蝮蛇成精,碰见活佛的金钵盂,只有乖乖受死的份儿。”
最近这些日子,教堂和使馆总是打不下来,义和团的师兄们被逼急了,就推说洋人中有个黑沙老妖,有八百年的修为,法力十分厉害,教堂的大炮上都坐着光屁股的洋婆子,墙壁都是用人皮贴的,神仙怕污秽,所以请神不上身,故此打不下来。
这种哄三岁娃娃的鬼话,居然在朝廷里就传扬开了,连慈禧太后和宫里的宫女太监,都晓得洋人那里有个法力无边的黑沙老妖。
载漪也兴奋的走出来道:“有普济活佛相助,今天山东、江西的四路勤王兵马也到了京师,一鼓作气拿下鬼教堂不成问题。”
慈禧满脸的笑意,只是眼睛开闭之间却有难以掩饰的惊惶,她听着这些陈词滥调早已腻烦到了极点,只是此时形式危急也只能是随口敷衍,她真正关注的是站在御阶上的一个七十岁的老臣。
“鉴堂,你是什么时候进京的?听说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弄了个东南互保,这是怎么回事?你是从南边来的,我想听你说说。”慈禧亲切的叫道。
那个老臣穿着一品仙鹤补服,头上脆生生的单眼花翎火红的宝石顶子,此人正是被义和团称为南北两圣人之一的巡阅长江大臣李秉衡。
被皇太后叫自己的表字,那是大臣八辈子都难得的荣耀,大清一向是视大臣如家奴,从来都是直呼其名,今天被慈禧喊了一声“鉴堂”,李秉衡激动的老泪纵横,恨不得现在就磕头磕死在御阶上,以示为朝廷肝脑涂地的犬马之情。
“东南互保的事儿,老臣敢断言绝无此事,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这三大疆臣的操守,老臣也是敢担保的!至于有些捕风捉影的事儿,臣听说全是盛宣怀在下面挑唆,几位督抚都是老成持重的人,断不会行此豺狼之举。”李秉衡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拍着胸脯替三大总督担保。
徐桐、载漪等人听了这话,恨不得一个窝心脚就踢死这老家伙,早上朝会之前,李秉衡还和他们一起给关帝圣君上香,跟义和团的大师兄勾肩搭背,现在就替李二鬼子当了说客!
慈禧微微颔首:“李鸿章他们,我是深知的,都是我多年使出来的人,忠心还是有的,你说的是,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儿,今后就不要再提了。”
说话的时候,她的目光斜斜的扫视了一下载漪、徐桐等人,多年积威之下,俩人吓的立刻耷拉了脑袋。
“鉴堂,山东、江西的四路勤王兵马是你带来的,我想听听你打算怎么对付洋兵?”慈禧微笑着问道。
李秉衡被这天家的分外际遇弄的泪眼婆娑,慷慨激昂道:“洋兵专习水战,却不通陆战,眼下虽然气焰嚣张,等到他们登陆之后,臣在通州摆下阵势,管教他们有来无回!”
慈禧兴奋的拍案而起:“瞧瞧,瞧瞧,七十的人了还有这样的豪气!军机处拟旨,赏李秉衡紫禁城骑马,紫禁城和西苑准坐二人肩舆,山东、江西等处勤王的夏辛酉、张春发、陈泽霖、万本华四军,都归李秉衡节制,加‘武卫军帮办事务大臣’衔,赏王命旗牌,五品以下文官三品以下武将,准予先斩后奏···荣禄,武卫军还是由你掌氅,让李秉衡给你做个帮手。”
在下面冷眼旁观的荣禄只好站出来道:“老佛爷的安排最是合宜,有鉴堂给我做帮手,那是最好不过的,四路勤王兵马是鉴堂带来的,奴才不便越俎代庖,还是由鉴堂做统帅,奴才在京师襄助粮饷子药。”
荣禄看见李秉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