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枪声号令(1 / 2)

加入书签

鸡鸣驿的校场里,一百多穿着簇新土黄色军装的亲兵正在操练,除了例行的队列训练之外,最重要的科目就是驳壳枪二十米近距离射击。

作为方翔的卫队,亲兵们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每人一杆曼利夏步骑枪,两把驳壳枪斜挎腰间,握把上硕大的红色阿拉伯数字“9”格外的招摇。

一排排木靶子摆开,亲兵们双手持枪扭转手腕将枪身横过来水平射击,随着“啪啪啪”的枪声响过,子弹形成了一个个完美的扇面。不少靶子被密集的弹雨硬生生的切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道。

杨一鸣微微露出满意的神情,他一向以头脑灵活而自矜,却也没想到枪还能横着使,而且还把这种毛瑟m1896手枪最大的弱点,变成了独特的优势,只需要手指扣动扳机就可以半自动射击的驳壳枪,横转枪身之后真正形成了泼风般的弹雨,杨一鸣凭借经验判断,单纯以近距离的战斗效力判断,一个手拿两柄驳壳枪的士兵,能够对抗十多个使用步枪的精兵。而且在近距离作战中,相对于步枪而言,驳壳枪拥有优良的指向性,只需手腕轻轻的转动就能准确射击,而拿步枪的士兵往往枪口还没调转过来,就已经中弹倒地了。

杨一鸣也对方翔的经历有些含糊了,一个读圣贤书科举出身的军机章京,怎么会懂得这个?要知道,即使是武备学堂的德国教官,使用驳壳枪的方法也是非常传统的直瞄射击。而且德国教官普遍对驳壳枪很是不屑,认为它是一种后坐力过大设计很不合理的武器。作为手枪过于沉重近战没有优势,远距离射击的时候比起步枪来说,枪管又太短,射击精度也不够,而且价格比一般的手枪贵了数倍,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是毛瑟公司最失败的作品。德国教官对清军进口的很多种武器都颇有微词,其中驳壳枪更是他们嘲笑的重点,认为这是大清官员再次被奸商欺骗的典型案例。

杨一鸣知道,教官说的没错,大清进口的武器五花八门,弹药互不通用,只是肥了委员老爷的腰包,估计西沽武库的那批驳壳枪也是收了洋行买办的贿赂之后的产物。

但就是这么一种被认为极为失败的武器,却被方翔用手腕子一转水平射击,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化,就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近战中的神兵利器。

亲兵们学会了水平射击之后,对驳壳枪爱不释手,亲切的称为“镜面盒子炮”,名字起的倒也贴切,驳壳枪横过来确实是像面镜子。

“停!”杨一鸣举手示意停止射击。

亲兵齐刷刷的收枪,动作整齐划一,几个月的训练终于见到了成效。

杨一鸣跳到一个石头墩子上,大声喊道:“今天,我给大家讲个规矩,都听清楚了。”

亲兵们自觉的排成队列,竖起耳朵听他训话。

“第一条规矩,就是说,不要听我说什么,要看我做什么,甭管我嘴上说的是什么,只要我的枪口指向哪里,我朝哪里开枪,你们就向那里开枪,记住,枪声才是唯一的命令,都听明白了吗?”杨一鸣大声喊道。

所有人齐声道:“明白了!”

杨一鸣狡黠的笑了笑,朝拴在树上的西洋高头大马努了努嘴,大声道:“这匹马,是老子的心肝宝贝,谁要是敢伤了它一根汗毛,老子崩了你们,听懂没有。”

说罢,抽出了腰间的六子转轮手枪,看似不经意的用枪口指向那匹雄峻的乌骓马。

所有人都知道,这匹马是杨一鸣的心头肉,每天亲自刷洗喂料,从不假手于人。

“啪!”

一声枪响,所有人心中一阵惊骇,只见杨一鸣甩手一枪,那匹宝马应声倒地,头部爆开一个血洞,鲜血像喷泉般的激射。战马发出一阵阵的惨叫,滚圆的眼睛望着枪口冒着袅袅青烟的杨一鸣,似乎是不敢置信。所有人都看傻了,不知道杨一鸣唱的是哪一出。

“刚才不是说都听清楚了吗?我说的明白,不要听我说什么,看我做什么!只要我枪口指向哪里,你们也必须指向哪里,枪声是唯一的命令,都聋了还是听不懂人话?”杨一鸣冲着呆若木鸡的众人怒吼。

所有人如梦初醒,纷纷拔枪向还在抽搐的战马射击,片刻之后将把它打的满身弹孔,已经是死的透透的。

杨一鸣的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他悄悄背过脸深吸一口气,又是那副神采飞扬的跋扈像:“你们这些货,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成,连句话都听不懂,我再次申明一下,枪声才是唯一的命令,我说什么不重要,枪口指向哪里才是关键,枪声一响所有人必须同时开枪,听懂了没有?”

所有人齐声大喊:“听懂了。”

“快走,看什么看,嘬死呢?”小菏泽贺卫东带着两个亲兵押解着一个白人军官俘虏从靶场走过,贺卫东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白人军官嘴里不停的说着什么,大白脸吓成了惨绿色。

杨一鸣招手道:“干什么呢?”

贺卫东单拳平胸行了军礼,轻描淡写的道:“报告团长,这洋鬼子染了时疫,我怕传染给其他人,干脆毙了得啦。”

杨一鸣绷着脸道:“混蛋,这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