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阵斩敌将(2 / 3)

加入书签

赏,尤其是美国、英国、俄国,迅速接受了李鸿章的说法,那就是清廷压根就没和各国宣战,那副所谓的宣战诏书,按照万国公法的标准来看,不过是一份对内的战争动员令,而且各国也大致接受了一个观念,那就是慈禧的诏命是被大臣和义和团威逼之后才发布的,并不是慈禧的本意。

说实话,列强真正想要慈禧老命的还真没有,话说真把大清给灭了,宰了慈禧固然是解恨,但是战争赔款找谁要去?难道要让列强在中国挨家挨户的收税?

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英国就已经暗暗和美国勾搭好,彼此达成了一致意见,要保留大清朝廷,不以推翻大清的统治为目的。这事儿说白了,理由也非常简单。这个时候,大英帝国占据了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航运业,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对外贸易,英国人凭借卖鸦片赚的盆满钵满???在大英帝国看来,大清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唐宁街那些老辣的政治家,绝不会干杀鸡取卵的蠢事。

而美国此时刚刚打完美西战争不久,吞下的菲律宾还来不及消化,再加上对华贸易一年高过一年,也把中国当做了未来最大的潜在市场,自然也不希望中国四分五裂。如果中国被列强瓜分,那么美国的商品就会被列强排斥出中国市场。

俄国人的目的在于东北,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十七万俄军就迅速占领了东北,这个时候沙皇开始高唱中俄友好的调子,要求列强从北京撤军。列强对它那点小心思看的透透的,大家都从北京走了,唯独你占据了东北,还变相的向清廷示好,这一招俄国人已经用过多次了,清廷固然颟顸看不懂,可列强有的是高明的政治家和情报人员???真当全世界都是傻子,就俄国人聪明?

想瓜分中国的不是没有,日本、法国、德国就是其中的代表,只是大英帝国、美国、俄国都在唱高调,要求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以及清廷统治权不发生更迭,令这三国只得作罢。毕竟大英帝国还是世界的主宰,绝对不会是好惹的。前年的是,德国强租胶东湾,已经令大英帝国非常的不快,这几年德国人在全世界和大英帝国叫板,更是令英国人怀恨在心,正在想办法找机会收拾德国人。威廉二世尽管狂妄,但是也知道,在远东和大英帝国叫板,只有挨打的份儿。以德国人在远东的军事实力,和大英帝国还是不能比的,何况,在菲律宾还有七万五千名美国水兵。而此时的美国,正和大英帝国打的火热,美国如果想在亚洲立足,必须获得英国的支持,所以当英国人因为东本愿寺布道所纵火事件,要求美国出兵威慑日本的时候,美国舰队极为痛快的就答应了。

列强之间矛盾重重,这给了大清朝廷以喘息之机,也令李鸿章看到了在列强之间挑拨离间的机会,同时大清愿意付出大笔的战争赔款,各国也就坡下驴,算是不再追究慈禧的责任,让老佛爷绷了半年多的心总算是松了下来。

慈禧心情不错,但是大臣们却死活都高兴不起来,洋人说了,一定要追究大臣们纵容义和团的责任,听说公使团正在列名单。今天陪老佛爷喝茶赏桂花的大臣里,不知道有哪些是在名单上的,所有人都惴惴不安,包括首鼠两端的荣禄心里都在打鼓,唯恐自己被洋人列入“祸首”行列。

但是心里再不爽,脸上还不能表现出来,依然得陪着笑脸和老佛爷打哈哈。

“回禀老佛爷,钦差大臣方翔的急电。”

大总管李莲英从外面走来,手里拿着一份墨迹未干的电报抄稿。

慈禧戴上老花眼镜看了看,皱眉道:“这洋人不是已经答应议和了嘛,怎么在娘子关还打啊?荣禄,方翔请求调拨弹药,你看如何?”

荣禄接过来看看,苦笑道:“老佛爷,娘子关是山西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方翔的电文说的明白,能战方能和,前线打的越好,李中堂议和就越容易,要是被打的一败涂地,恐怕洋人会得陇望蜀,到时候就不见得想议和了???奴才以为,这是忠直之言,弹药还是发给他为好。”

慈禧点点头:“说的是,不打是不成的,洋人若是破了娘子关,这山西也呆不住了,回电给方翔,告诉他,粮饷、弹药、军械,都不会缺了他的???仲华,这前线的供应就靠你张罗了。”

荣禄点了点头。

正在此时,只见二总管崔玉贵又匆匆跑了过来,手里也拿着一份电报稿,他跑的满头大汗圆胖脸上汗水直淌。

“老佛爷,老佛爷,李中堂急电。”

一听是李鸿章的电报,慈禧急忙接过来,看了又看沉默不语,过了半天才道:“仲华,李鸿章说,洋人要求,撤了娘子关的守军,才能议和,若是娘子关不停战不将兵撤人山西境内,就不同意议和。你怎么看?”

荣禄一听,顿时就傻了,刚说过娘子关必守,现在李鸿章就说,洋人逼着娘子关撤军,如果自己说不能撤军,李鸿章就可以把议和不成的责任推给自己,如果自己说可以撤军,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嘛!

“奴才现在没了章程,还请老佛爷乾纲独断。”

慈禧一听这话,知道问不出什么,就冲着其他人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