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功亏一篑(2 / 2)

加入书签

数百万两,看的方翔、杨一鸣等人不禁咂舌。这些老胥吏倒是神情自若,一旁的方友升老头给方翔解释。这些年来,各省各道灭个蟊贼,报销往往都是数十万上百万,这次是真正的大军对决,又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若报销只有十万八万,那岂不是说满朝文武都是贪赃枉法的,只有方翔一个清官?这样一来,麾下将弁得不到好处,又得罪了满朝的文武,恐怕是祸不旋踵。

大清朝廷肯送钱,干嘛不要?方翔听罢这话,老实不客气的让师爷们在报销金额上又加了一百万。

方翔也算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大清朝廷怕打仗,如果都是这么个打法,那朝廷真是打不起,一年打三两个小仗就要破产了。王朝末世,贪腐无度,造成了行政成本的急遽上升,不但老百姓无法承受,就连中央政府也被巨大的消耗拖垮。任何一件小事儿,都要花费巨资,这就造成了政府的惰政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是什么事儿都不干,还能省点钱,朝廷中枢装鸵鸟,地方政府自然是上行下效???于是,一个王朝就开始苟延残喘,直至灭亡。

临走之前,方翔最后一次告诫方友升等人,要在两侧的山体架设火炮和机枪,充分利用娘子关的天险。这老头嘴上打着哈哈,眼睛却盯着报销的账册,方翔也无可奈何。

守御娘子关的众将都觉得方翔多事儿,已经要撤军了,还有什么必要加强戒备?有那闲工夫还如喝酒耍钱来的快和。

看到这些家伙阳奉阴违的样子,方翔觉得这帮人真没救了,等到从娘子关撤军之后,一旦洋兵不信守承诺真的杀过来,到时候这些毫无戒备更无险可守,这大营的兵还能有多少能活着回家?

这些家伙自然是该死,只是苦了山西的老百姓???但愿洋人能守信诺,不进山西!

方翔想了又想,记忆中的庚子国变,洋兵确实是没有进入山西境内??但是由于自己的出现,庚子国变已经不是资料中的那个庚子国变。

算了,管不了那么多了,还是好好的训练自己的兵,积蓄自己的力量,早点把大清朝廷的天掀翻,老百姓才能少遭几天的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