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讨价还价(1 / 2)

加入书签

京城里,李鸿章和公使团终于达成了协议,条款之苛刻令人发指,条文大致如下。

一:

赔款。清政府赔款西洋十一国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清政府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二:

划定使馆区。将北京的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三:

拆炮台、驻军队,拆毁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城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十二个地方驻扎军队。

四:

清政府承诺镇压义和团。永远禁止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义和团闹事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五:

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人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六:

惩治支持义和团的的祸首。名单中包括中央到地方官员上百人。

七:

大清成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八:

两年之内,禁止从条约签订国购买武器。

???

条约共计十二款,包含附件十九个,除了没有割地之外,其他主权几乎丧失殆尽。

电文传到西安,慈禧喜出望外,和议终于达成,她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只是赔款数额巨大,仅仅头一年就要赔偿两千多万两银子。

大清朝廷岁入不过八千万,几乎都是寅吃卯粮,最好的时候余额不过二三百万两,大部分时候都是亏空,绝对的赤字经济,哪里有银子赔偿两千多万的巨款。而且赔款日期距离现在,只有三个月。

三个月内,筹集两千二百万两银子,这令荣禄等大臣头疼不已。

军机大臣们议来议去,最终还是老办法,摊派到各省,经济最发达的江苏分到最大的数额,纹银二百五十万,天府之国的四川其次,二百二十万,广东二百万,浙江、江西各一百四十万???为了能让各省督抚想办法凑齐这笔巨款,上谕中暗示,各省不管用什么法子都行,如果有超出部分,各省督抚尽可以纳入私囊,朝廷不予追究,但是如果凑不齐,哪怕你清廉如海瑞,照样要革职查办。

各省督抚心里都明白,这笔钱不拿出来是肯定不行的,赔款是否能支付关系到老佛爷的身家性命以及大清王朝是否能存续。而且这钱也是从老百姓身上刮,何必为几个小民的生死惹的老佛爷不痛快呢?况且,借着朝廷的名义搜刮民间,不但可以中饱私囊而且还不落埋怨,老百姓要骂也骂朝廷,各省督抚也乐得见朝廷中枢再次丢人现眼???朝廷纵容团民抢掠民间屠戮洋人,惹下塌天大祸又搜刮民脂民膏向列强赔款,朝廷中枢的权威一落千丈,这样对地方督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大清王朝内轻外重的局面,将再一次得到强化。而洋人也会明白,今后能掌控中国命运的,不再是紫禁城里的须弥座上那位,也不是军机处的大臣们,而是各省督抚!

算明白这笔账之后,各省纷纷回电,说一定遵旨照搬,这令慈禧终于放下心。荣禄被董福祥摆了一道,心里极为不痛快,同时也觉得朝廷已经实在是没有能平叛的军队,今后别说是有太平天国、白莲教那样的大乱子,就是千把人乱兵闹事儿,朝廷都无能为力。

于是,编练新军的事就又摆上了议事日程,而且是重中之重。

巡抚衙门里,再次吵翻了天,一干大臣和荣禄吵的热火朝天,练兵?开玩笑啊,各省总算是答应,三个月内凑两千二百万两银子的赔款,已经是罗掘俱穷,再让他们凑钱练兵,想把各省督抚逼反啊!

“诸公,西北回乱,区区几千回回就祸乱甘肃、新疆、东蒙古,而朝廷只能是羁縻安抚,若是有大盗兴起,朝廷该如何处分?大清社稷危险啊!”荣禄痛心疾首。

“荣中堂说的极是,练兵自然没说定的,保咱大清江山的事儿,咱能说什么。不过练兵的事情,请中堂自行谋划军械粮饷,我等没二话。”大臣们嗤之以鼻道。

“诸公,现在朝廷内轻外重,唐末、前明藩镇之祸,史册之上言之凿凿,若是朝廷没有一支雄兵,恐有臣子不忍言之祸!”荣禄苦口婆心。

“中堂,海关、常关、盐税务、厘金???各省能搜刮的都搜刮尽了,藩镇之祸果然要紧,这天下烽烟四起,难道中堂想看见大清也出陈胜吴广吗?”大臣们冷眼旁观。

朝堂之上,吵的口沫四溅,双方都引经据典,听起来都有道理,但是鸡同鸭讲,谁也不听对方说什么。

“诸公都是朝廷大臣,吵吵闹闹成什么体统,这编练新军是老佛爷的意思,各位还请再仔细参详!”荣禄看实在说不服众人,只得搬出慈禧这尊老佛,来压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