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小年(1 / 2)

加入书签

“乖,灵儿乖,”李香头抬手安抚的抚摸着沈灵萱的头,用商量的口吻说道,“灵儿乖,灵儿让娘亲再想一想,好不好?”

“姨娘是担心京中广恩伯的情况?”默娘神色一转,轻轻的问了一句。

李香秀点了点头,“是啊,沈旺一直没有回来,哥哥也没有送信回来,咱们这里也没有听到什么消息,我,我是在是担心啊。心里总感觉不大踏实,好像要出什么事情一样。先生的计划很周详,可是我,……”

“默娘都明白的,”默娘理解的点了点头,说道,“在这个当口上确实是宜静不宜动的,姨娘的顾虑默娘都明白的,默娘不会轻举妄动的。”

沈灵萱觉得有些惋惜,但是小娘亲和默娘的顾虑也不无道理,她虽然急着想早一点开铺子,但是也不能不顾及周围的客观大环境的。她只是异世的一缕孤魂,对这个世界完全的不熟悉,跟那些本乡本土的重生女不同,她不能预知将来要发生什么,她不得不谨慎的小心行事的。

原本好好的一件事情就这么暂时搁置了下来,这一搁就是一个月。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传统的祭灶节,俗称叫做‘小年’的,也就是预示着从这一天开始,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从这一天开始,大家都要开始准备年货,筹备过年了。

虽然管家沈旺还是没有赶回来,但是柳条胡同里的大家还是忙活了起来。

既然是祭灶节,这一天的厨房的灶头就成了重头戏。

因为根据传说,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或者叫灶王爷,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这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回到人间。其他诸神到了大年初四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直到年底。

故而,不管是富裕大户,还是寒门小户的,家家户户都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以供奉家里这位监督的上神。不过,邻近年关,经过一年烟熏火燎之后,画像已经残旧,面目也变的黢黑难辨了。

所以,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大家都要把灶王的旧像揭下来,用稻草为灶神扎一对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的’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李香秀自然是不会马虎的。一大清早的就起了身,亲自指挥着丫头婆子们准备供奉灶神的灶糖、清水、料豆和秣草,当然还有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吃的饺子。

到了傍晚时分,李香秀带着沈灵萱等一家大小先到灶房里,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贡品,然后用灶糖涂抹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嘴巴后,便将神像揭下,点燃了火堆,送他们与烟一起升天了。

一家人跪拜恭送灶神升天之后,李香秀吩咐门房里关门落闩,准备一家子热热闹闹的吃饺子了。

这时候,门房里的小厮却带着风尘仆仆的李忠赶了进来。

“给姑奶奶请安,给二小姐请安,给女先生请安。”李忠不顾一路风尘,恭敬的一一请安问好。

“安,安,都安,我们都安,”李香秀一叠声的说着,“你怎么这个时候赶回来了?你们在京中怎么样?都安顿好了么?先别忙着讲那些礼数了,快点起来好好的和我说说。”

“回顾奶奶的话,”李忠依命站了起了身来,有条不紊的说道,“咱们是冬月十二启程离开济南府的,同行的还有和老爷同科中举的金老爷,常老爷、姜老爷、苏老爷等等,都是老爷的至交好友,而且姜老爷也是安平府的人,和老爷关系最好呢。”

“老爷带着我们和这些举人老爷们一起进的京,大家就近就都租住在前门外大街的帽儿胡同,一起相互照应着,一起读书备考,就是安少爷也和这些叔伯们很亲近,大家都愿意教安少爷读书呢,说安少爷读书一点就通,还夸他是小神童呢,……”

听着李忠细细的说着哥哥一家进京后的种种,知道他们一切顺利,李香秀脸上渐渐的显出了放心的笑容来,快慰的说道,“京城是天子脚下,虽说繁华,但是也处处要花钱的,不比咱们封津小地方,哥哥要是短了什么、缺了什么,一定要跟我说,就是哥哥不说,你也要悄悄的让人给我捎信来。”

“是,姑奶奶,”李忠恭顺的应承到,“咱们都知道姑奶奶顾念兄妹之情,对咱们家老爷照应的真是没话说,咱们家老爷也时常惦记着姑奶奶,老爷怕姑奶奶惦记着咱们,一安顿妥当了,就打发小的送信回来。老爷特意让小的告诉姑奶奶,他什么也不缺,让姑奶奶别惦记着他,要小心应付着安平府那边。这是老爷让小的交给姑奶奶的信,说是也请女先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