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013章 朱家中举(1 / 2)

加入书签

大楚初平十五年,与北晋、西魏渐成鼎足之势,故天下太平,不复战乱。

楚国多才子,楚王也好吟诗作对,故而国内才子颇受礼遇,科举更是趁机兴起。

初平十五年,举人如潮。

林君所在的这个荒漠边的沙河村,虽然因为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村民生活还算安康。

但秀才中举,却是沙河村近二百年都未曾有过的盛事。

在沙河村,莫说举人,便是一个秀才,也是凤毛麟角。

而他们刚好有一个秀才,而这个秀才在今年的乡试中,刚好中了举。

何其幸事!

林君好奇地跟着孩群,来到了朱家,天色也黑下来,烛光慢慢亮起。

朱家是一家典型的农户,有个小庭院,庭院里还养着猪和鸡。

不过现在猪和鸡都被清走干净,虽然还残留着粪便的味道,但没那么重。

庭院中摆满十几桌,里屋外屋,内房内房,也各有桌席。

桌席边,几乎布满了沙河村的各式重要人物,村长,村长一家,以及各亲各戚,邻里街坊……可惜朱家财力有限,桌席有限,否则整村人都会宴请过来。

林君站在门口,闻到田家鸡汤,还有红烧猪蹄的香味,暗道与林记夜宵的香辣焖鸭的香味不相上下,顿时露出馋色。

恰好朱家的人也敏锐地观察到这个身着青袍,长相怪诞的年轻人。

一位老大妈满脸喜气地出来道:“请问道长有何贵干?”

听到道长这个称呼,林君不自觉地想起电视剧里的算命道士,除魔道士,心里一股自信油然而生。

“大娘,贫道今日出游,发现此处有祥瑞出现,却没想到原来是贵府,恭喜恭喜啊!”

那大妈一听,顿时喜不自胜,连忙道:“看道长说的,我家二儿刚刚中举,这才摆下十几座酒席,如果道长不嫌弃我们村里俗里俗气的,还请里屋喝上几杯水酒。”

林君一听,立刻点头喏应,不过对方过于热情,让他有些不安。

其实楚国有个三清观,里面的修行者都是道士,地位高高在上,林君正好穿着道服,才享受到这种礼遇。

他被老大妈迎进里屋,孰不知里屋是主席,里面除了朱家男主,还有村长,以及村中的几位有地位的乡绅,在沙河村都算有头有脸的人物。

林君一进来,立时被他们打量了个遍。

他长相有点不上台面,但好在所穿青袍布质上乘,完全不像是乡野人家,倒也被高看几眼。

一位乡绅好奇问道:“道长可是来自京城?”

林君本想如实如答,但这酒席内外人声嘈杂,酒气渐重,大家吹起牛来胡子三蹬,他转念一想,也就入乡随俗。

“正是,在下来自京城西大街一个道观里,师父派我出来周游天下,长长见识。”

“京城,西大街!”

村长惊呼一声,也道:“我一个远房侄儿的姨丈的大儿,在西大街开了间豆腐店,听说生意不错呢。”

一个乡绅不甘示弱道:“在京城开豆腐店,银钱来得快,我一个表叔在那衙门当了十几年的差,却捞不到什么。”

这个乡绅明面上奉承村长的话,但也借机道出自己对京城的了解,以及和京城的关系。

而那村长刚刚的接话,也是急着把自己和京城扯上关系,以此来亲近林君。

很快,又有几个乡绅,甚至是朱家男主人也发表了讲话,宣告自己和京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林君将一切收在眼里,心说这样的酒席跟前世的饭局差不多,他跟老爸去过单位的不少饭局,熟得很。

饭局的真谛,就是一个字,吹。

吹得越牛越好,越神越好,天花乱坠,即使让人识穿也没关系。

反正一杯酒下去,各说各话,各解各词,谁也赢不了谁。

林君嘿嘿一笑,自顾自吃肉吃菜,再灌杯水酒下肚,任他们去吹去。

不过话题始终还是出在林君身上,一圈口水后,大家又把话题扔回给他。

朱家男主人发话了,“道长,请问贵观叫什么名字,道长尊姓大名?”

这是探背景,探出身。

林君连灌二杯酒,也不含糊,娓娓道来:“在下姓林名君,在下所在的道观,却有些不便说明。”

这时众人非常疑惑,朱家主人又问:“林道长,这是为什么?”

林君故作神秘道:“因为这道观,宫里贵人常来上香祈福,不方便透露,不方便透露!”

既然说到京城,自然要说到皇宫,林君别的没有,清宫戏也还看过一些,便寻了这个借口推托。

不料这么一说,众人顿时为之惊愕。

村长率先道:“原来林道长的道观,连宫中贵人都常去,可是三清观这样的名观?”

林君摇摇头,道:“自然不是。”

三清观,是楚国修行宗门一楼一观中的道观,地位尊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