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中德柏林条约(2 / 3)

加入书签

zhōng yāng的名义,不过真正引起德国人重视的,还是东北陆续击败了rì本与苏联人的两场大战。

提起与我国合作的还是那位北方的军阀吧,

你们中国是个人情极重的国家,

贵国的大总统也不过是给东北行了个方便。

约瑟夫维尔特道。

这件事并瞒不过德国人。况且之前东北就有过类似的提议。

这些jīng明的德国人几乎不用废什么脑细胞就能将事情想到叶重身上云。

不错,东北的最高统帅已经掌握了zhōng yāng的话语权,

而且未来统治中国的必将会是东北。

如果不是因为要限制rì本与苏俄在远东的势力,

与两国提前开战,以东北的实力,

我国没有任何一方军阀能抵挡得住,

之所以现在东北不统一全国,

不是缺乏实力,

而是不愿意将有限的实力浪费在内部,

而让rì俄有机可乘。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早一步投资我国,

在未来贵国也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且从地域上看,

德国和我国隔相隔万里,

未来根本不可能会有利益上的冲突,

至少数十年内,

双方的关系牢不可破。”

其实陆天华还是有些夸大的。以民国的幅员之辽阔,以及南方的道路条件,

还有各地派系林立的军阀,

各地军阀头子资历几乎都在叶重之上。

这种情况下想统一,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如果要合作,我国的军人肯定是要到东北进行训练的,

贵国又如何解释军队中出现为数不少的白人?”

约瑟夫道。

“这个更简单了,

我国的北方,

现在已经加入中国国籍的白俄就超过了300万,

白人在东北随处可见,

军中也开始招收一部分白俄士兵。”

陆天华道,“

而且东北军中也不是什么人想进去就能进去的。

远远看过去,德国人和白俄

区别并不大。

而且作为军队,

我国的领土辽阔,

茂密的山林,无边无迹的草原,

这些地方普通人根本不会去,

就算别有用心的人去了,也根本无法突破我军的封锁。

在保密问题上,贵国完全不用担心,”

我想我们可以进入更深层次的谈判了。”约瑟夫维尔特道。

陆天华心中一喜道,“乐意之至,

时间会证明贵国这个决定的正确xìng。”

既然已经定下了合作的基调,

那么剩下的谈判,就是具体的细则了。

“为了表示我国的诚意,

我国将会放弃对贵国的战争赔款,

不过贵国侨民在我国被没收的合法财产也由贵国承担了。”

陆天华道。

德国对这一点一直比较诟病,

按德国人的想法,

是不可能按之前běi jīngzhèng fǔ提出

约合两亿多银元的赔款的。公是公,私是私,

段祺瑞当政的时候,民国扣押了不少没有来得及撤出中国的德国商人资产,

按约瑟夫的想法,

中国zhèng fǔ是有义务还给德国侨民的。

不过自少从字面上来看,

被扣押的资产跟战争赔偿比起来要差远了,

还是德国占了大便宜。

约瑟夫也就没有在这一点上多做坚持了。

经过为期五天的反复商议,

最终双方签定了《中德柏林条约》

条约规定1,

双方互相放弃赔款和财产等要求.

2,德国向中国东北提供成套武器生产线。

3,

德国帮助东北军建设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系

4,

德国帮助东北完善现代化军事教育体系

5,

东北向德军开放工厂以及各军事基地

6,

德国在东北可以不受甘扰,zì yóu的训练包括飞行员,

装甲部队,以及其他军事人员。

7,德国的工作人员与东北的研究人员组建实验室,

共同研发

包括

飞行器,

坦克,装甲车,火炮,

潜艇等在内的各种新式武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