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结局(4 / 5)

加入书签

约。

叶重此举虽然是拉拢人心。但确实赢得了学术界,尤其是物理界,从事核研究科学家的广泛认同。 也促进了欧洲因为战乱的顶尖物理学家移民到民国。

原子弹的出现再次引爆了民国 八亿国民的振奋, 民国掌握了这种终极打击武器,带给国民的安全感是无与伦比的, 尤其是眼下这种战火纷飞的时局。

此时的斯大林才意识到苏联和民国差距越来越大。

紧接着一直不温不火的民国国防军主力迅速动了起来,印度洋舰队6艘航母, 以及“征服号”超级战列舰(封锁rì本数年之后, 从rì本接收的大和号) 为首 的60余艘战舰经苏伊士运河开进地中海。超过4000辆的雷骑6型坦克,开路者5型坦克被送到了北非战场, 累计起来超过六千多架各式飞机, 这一切显示了民国在这几年和平时期积蓄的雄厚()。

雷骑6介于德国的豹式和苏联的t34之间, xìng能略优于t34,却稍逊于豹式,生产工艺也处于两者的中间, 不过少量生产的开路者5型坦克重达将近七十吨, 155mm加侬炮足以击穿德国虎王的厚重装甲。

仅管豹式坦克是目前世界上作战xìng能最为优秀的中型坦克,但在数量上远远逊sè于雷骑。后续民国的飞机,坦克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抵达战场。 以民国眼下表现出来的实力,已经可以单独和德国放对。 而德国的主力却被牵制在苏联战场上, 隆美尔指挥能力再出sè,此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海权被民国和英国的舰队牢牢的把握住, 德国u型潜水艇的风光已经一去不复返。

面对一路碾压而来的中英联军, 隆美尔也无力回天, 此时美国的军队也开始源源不断的抵达。整场战争呈现出一面倒的形势。

北非被盟军一路横扫过去, 迫降了北非的德军主力, 接下来,盟军对德国本土实行轰炸。 仅管是常规作战,也炸得德国受不了了。

虽然承诺了不用核弹攻击德国,但考虑到德国可能研究出核武器, 叶重和杜鲁门会唔之会, 在英国, 中东, 北非, 布置了数量不明的原子弹。

1946年6月, 盟军登陆诺曼底, 以民国,美国为主的机群几乎遮蔽了诺曼底的上空, 德国失去了最重要的石油来源之后,本土工厂大量遭到轰炸, 生产出来的飞机,坦克也没有油料发动。 只能像废铁那样堆在那里。 仅仅象征xìng的起飞了数百架的飞机对盟军的机群进行拦截。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强如德军也无计可施。 最终盟军成功的攻进了柏林。 由于何锐担任了盟军的总指挥, 攻进柏林之后, 民国自然也有着一定便利。攻占德国的民国国防军在叶重的授意下大肆搜查德国的一些军事技术资料。将在德国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集中看押, 这也是叶重出兵攻打德国的主要目的之一, 避免这些珍贵的资料落在苏联人的手上()。民国大举搜查。美国自然也不闲着, 倒是苏联因为军纪太差,大肆强*jiān德国妇女,何锐以此为由,将苏军强势无比地挡在了柏林城外。不准苏军进入柏林。 仅管攻打德国的国防军数量上不及苏军,不过在鄂毕河以东, 盘踞着上百万国防军,轻易便可打到苏联的乌拉尔重工业区。 更别提民国还有原子弹。

当然,吃独食是要遭天遣的。有美国在民国不可能独占好处, 不过相对来说,叶重令愿分些好处给美国人。也不愿意给苏联。美国再强。也无法跨过太平洋与民国发起战争。眼下亚欧大陆的强国只剩下民国和苏联, 叶重自然要尽可能的压制苏联的实力。

戴高乐成功的在法国复国。暂时还依仗民国的贷款和军火, 现在还是站在民国这边的。

美国,英国乐得少个国家分脏, 得罪人的事不用他们去做。几个国家刮分了德国这几年先进武器的资料, 苏联被强行挡在了柏林之外, 斯大林大骂叶重无耻,却依旧无可奈何。 不过叶重此举确实让民国国防军的声望在西欧上升了几个等级。至少民国士兵看上去更像职业军人。大量的德国士兵选择向民国国防军投降。

德国战败,曾经那些被德国占领的国家都需要重组zhèng fǔ, 苏联要在这些国家扶持起亲苏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过民国,美国,英国需要在这些国家扶持起 自己的代言国。

相对来说,此次英,美的动作要大许多,民国只是陪衬, 因为民国已经在整个战争期间得到了最大的战争红利,叶重若是什么好处都往自己身上揽, 英国和美国很有可能调转矛头支持苏联。

总体上来说, 苏联被民国成功的孤立了。一旦德国投降, 英国和苏联的蜜月期也正式告终。

英国,美国,苏联都忙于在一盘散沙的西欧扶持各自的亲善势力。 叶重无意插手欧洲局势,欧洲因为连年大战, 蔗糖,粮食,棉布,各种生活物品都有着巨大的缺口, 民国出了大肆兜售军火之外,便是源源不断地将这些东西运抵欧洲,与美国抢夺这片市场()。

另外国防军舞运着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