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士相见礼(1 / 2)
五月十五,吉,利出行,访友。
古代中国有知识的人相见,不是拍拍肩膀、套套近乎就可以完事,而是要经过相当程式化的礼仪,以表达内心的诚敬。
《仪礼》有《士相见礼》一篇,记叙入仕的士初次去见职位相近的士的礼节,以及贵族之间相交的杂仪,固定的语言和形式。
好在以前吕飞随几位老爷子学习过,后来训练时又进一步强化,不然真要抓瞎露馅了。
先前泽旺已经完成准备程序,并州名士司马错很高兴能有家世源远流长之世家公子拜访,随时恭候。
《礼记·曲礼》说:“礼者,自卑而尊人。”意思是说,所谓礼,就是通过自谦的方式来表示对他人的敬意。这第一步,就是准备士相见的礼物——不以挚,不敢见尊者。
《白虎通》说:“士以雉为挚者,取其不可诱之以食,慑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士行威介,守节私义,不当转移也”。以雉为礼物,是取雉不受引诱、不惧威慑、宁死不屈的特点,来隐喻自己的节操。一般情况下送的都是死雉。如果适逢炎热的夏天,则要用风干的雉,以防腐臭,所谓“腒”也。
抓捕野物,在这个纯天然动物自由生长的年代,对于游牧的泽旺和不用顾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吕飞来说,真是太容易和幸福了。一番小波折后,就活生生抓到一群雉,挑出一对,剩下的备用。因为顾及到这时节雄雉会主动攻击人,连爪子和尖喙都绑上了。
活的,更见真挚。
几天行走二三百里,除中间费了番工夫抓野鸡,很顺利就在泽旺一群人的先导下,靠近了司马先生的坞堡。仍离着主堡老远,岗哨、瞭望台便已林立,吕飞也能理解,毕竟靠近边疆。
坞堡,又称坞壁,成于西汉王莽年间,因为富豪之家为防乱自保而成。后来光武帝屡下令拆除坞堡,屡禁不止。黄巾起义中,各大族的驻有部曲家兵的坞堡成了故吏、门客的避风港,反攻、剿杀黄巾军的桥头堡,在后世,又演变成南宋、清军的团练武装。
前世吕飞看过一些,比如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釉陶明器坞堡,河北安平汉墓壁画中的“坞堡”,还有江西存有的坞堡、土围。
但是真正看到眼前的实物,连前世见多识广的吕飞也不禁心下赞叹。
坞堡呈怪异的多边形,看得出是经过两次扩建。后建的和原先经过连接、合围,竟然有多棱堡的意思。外有宽五六米的河道包围,外墙高且厚实,几座塔台高楼在边角、堡中高高伫立,入得大门,可见楼宇只见多有栈道相通。种种设计,坚固、方便,连环相套,令人叹为观止。
主人司马先生已经洗沐罢含笑待迎了。
先前成老来时,已经让司马先生极为赞叹了,泽旺话语中透露的家世、几年奔波历练让司马错热情表示“扫榻以待”,并且表示愿“亲迎共语”(分庭抗礼),但是泽旺说来前拜访者吩咐,坚持“摈者”之仪,“自卑而尊人”之意使司马先生抚节而叹。
一些仆婢之流两旁束手待命,正门前阶下一个冠带俨然的中年男子已经恭手肃立了,大概就是“摈者”了。
担当摈者,通常是与主人关系极其亲密可以代表主人的人。
后世有教养的家庭,儿子代替父亲迎客送客被称为“大有古风”,意思就源于此。据吕飞所知,司马错没有儿女,那么此人大概就是首传弟子或者地位极重的门客了。
吕飞正装肃然,捧雉前行,左头,奉之,道:“末学后进吕飞,向所愿见司马先生,无缘自达,今天将命者终于以您的命令让我前来。”(曰:“某也愿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
中年人眼中带着欣赏,恭手以对:“错请将命者转达愿相见之意,不料公子您竟屈尊而来,有辱尊体啊。请公子先回尊府,吾当随即前往拜见。”(主人对曰:“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
吕飞再拜:“您的意思吕飞实在不敢当,还是请在此赐见。”(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
中年回拜:“错也实在不敢当,非虚情假意,务请让某亲去拜见。”(主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将走见。”)
吕飞:“吕飞亦非虚情,再次请一定允许在此赐见。”中年:“既然公子坚持,错敢不从命。但听说公子呆了尊贵的挚礼前来,不敢当啊,谨辞谢您的礼物。”(曰:“闻吾子称挚,敢辞挚。”)
吕飞:“飞向来尊敬先生,不带挚礼前来,真不敢见先生。”(宾对曰:“某不以挚,不敢见。”)
中年:“错真不足以当此大礼,谨再次辞谢。”(主对曰:“某不足以习礼,敢固辞。”)
吕飞:“飞惶恐,也是不凭借礼物表达敬意,不敢见先生,所以再次请求收下。”(宾对曰:“某也不依于挚,不敢见,固以请。”)
中年微笑:“错既然一再推辞而不能得到您的允许,岂敢不恭敬从命!”(主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手臂伸展,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