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章 品茶之韵,两腋习习清风生(1 / 2)
自第一天的相见,自墨武那里,司马等人听墨武说吕飞比他强大的多,便不由震惊莫名。
要知道,这些年,司马先生坞堡在混乱复杂的边疆广聚流民、安如泰山,不惟是靠了墨家众人擅长的守御手段,和一应器物的该进,也是靠了以墨武为首的墨家武士的强力,尤其是墨武,那是先天境界前巅峰的存在!
比他还强,莫不成,吕飞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士子,竟然还是一位宗师?!
大汉第四位,不到二十岁便突破了的宗师?!
众人又是高兴,又是欣喜。
高兴的是,大汉又多了一位顶级武力,无疑又增加了一分威慑,以后汉人说话,腰杆子应该更硬了一些吧?欣喜的是,自己等人和这么一位高士拉上了关系。不仅学识渊博,身后更有源远流长的家族,连本人武力也如此的潜力深厚!或许,他能突破数百年来大汉高端武力的桎梏,重现当年霸王的辉煌?!
不过说实话,士人、世家,对宗师,很尊敬,绝不会无端污辱,因为宗师们关系到大汉整体的威慑力,关系到他们自己对外的态度。
但是,不同于草原以神人视之,士人们对宗师的尊敬,和对鬼神一样,“敬而远之”。
或许,文明发展度越低,对个人勇武越看重;反之,则是对文化学识越是追求吧。然而,漠视勇士的世家高门,在后来的乱世吃尽苦头。董卓挟天子避长安,李傕郭汜杨奉等继续带天子流离的过程中,高官大儒,在乱兵们眼中,还不如一条狗,起码狗还能抓来饱餐一顿。
通过多日来的言谈,司马错对吕飞越来越满意。而吕飞超绝的个人武力,更是为自己的托付加了层保证,起码,不用担心自己欣赏的这个年轻人的个人安全。
吕飞恭手正容道:“愿闻其详。”
司马错一挥手,仆婢们无声有序地将盘盏撤下,又流水般将一众器具顺序摆上。水汽袅袅,吕飞知道,这是要煮茶(这时候,茶还是“荼”,直到唐时才有了专用字“茶”,为行文方便,以后统称茶)了。
自初次尝过这时代的“茶”后,吕飞真是喝不惯。
这时代,茶叶是碎的,讲究的人家事先添置香料,将茶叶压制成团饼状。
喝时是要煮的,加姜末、细盐、香料或者蜂蜜什么的不等,成浑浊的汤状,故称“茶汤”。这方式倒是和后世欧美“下午茶”有些相似。
神农尝百草,中毒,得茶立解。这时代茶品种、产量的稀少,炮制工艺的不成熟,注定了只能作为上层人士调理肠胃、养生保健的奢侈品,也难怪要添加佐料,其实,茶汤根本就是作为类似后世的“药膳”什么的来用嘛。
可就是这样,也不能让来自后世,遍尝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红茶几大茶系十大名茶的吕飞,可以如饮甘露般喝下这如中草药般的“茶汤”。
前些天,司马错注意到,首次喝茶时吕飞不经意的一蹙眉。当然,他不会以为吕飞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奢侈品”,而是想当然以为是茶品太劣,让人家难以下咽,不由心下惭愧。不过如今么……
司马错注视着侍女们熟练地斟茶——这时没有成熟的茶艺,连后来唐宋团饼茶时代,高冲、低泡、调茶花的斗茶也没有,随意倒、喝就行了——满意地向吕飞相邀:“子羽,尝尝这新茶,可花了老夫好一番工夫才求来的。”
吕飞心下苦笑,老大,不论新不新茶,就是这煮的方式我不习惯啊!茶的清香气,全被乱七八糟的东西遮掩了。再说,这一煮,茶的效用也被消磨好多吧……
若无其事地品咂——好么,厉害,汉代的茶饮一跃就超越后世瓶装茶饮料了,瞧这味道,酸甜咸,齐活了!
微笑:“尚好。”
司马错呼了一口气,笑:“子羽家世贵胄,不似老夫少得此珍物——听闻,皇后之兄河南尹何进,南阳乡中有一大茶园。进极喜茶,每日数饮,每次可连饮十数碗——可惜,老夫僻处北地,茶树不生,不然怎么都要整一处茶园来,至爱亲朋,也可分分。”言下甚是羡慕、唏嘘。
吕飞不禁失笑。呀,听这么说,何进倒真是“牛饮”了。
不过,何进屠户出身,粗通文墨,靠着皇后妹妹得以幸进,“鸭梨”肯定很大的。这喝法也难保何进没有炫耀的意思——你们看起来金贵的玩意,老子要多少有多少,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你们一帮看不起老子的穷酸,想喝还喝不上呐!还不得求老子舍一点给你们,装裱门面!
想到这里,吕飞失笑。本想对“牛饮”说些什么,又觉得没意思——谁说茶只能细品不能牛饮了?你要这么鄙视别人,别人反倒可能说:牛饮那才叫爽快,不似你穷酸无聊故作风雅……呵呵,吕飞摇头。
司马错奇道:“子羽有何心事?”
吕飞一滞,“呃,无他,只是想起家中,略有所感。”顿了顿,想,索性说开了吧……
带着悠然遐想的语气:“昔时吾祖上采巴蜀、楚地、吴越等茶种带赴海外,选地种植。
按炮制不同,分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