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七十章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1 / 2)
吕飞和司马错自不知自己等人设计的计划被八卦男长舌妇们发扬得何等光大迅速,竟然短短时间就传到几州之外,甚至到了鲜卑大王檀石槐的耳中,继而产生了行动。此刻的他们,正不断的细谈,总结着以往的纰漏,矫正着今后的走向。
听了司马错配合众多世交进行的计划,吕飞满意地点头。
他不能不满意,虽然和司马说是借着“宗师”的名头进行司马家出产物品的“广告”,吸引了眼球之后,匈奴得宝的消息才能更大规模的传播开去,更让人震撼。但至始至终,吕飞是关注着把自己的名声传遍天下的事情,他追求的,实际上就是“势”啊!
“人多势众”,这是个并列式的词——人又多势又重;也可以说是个递进式的——人多,才能势众!势,以高临下,以多凌寡,以正镇恶,以大义而命不臣!
吕飞幼时,老爷子们授课给他讲诸子百家,法家三流,法、术、势,其中的“势”,大略也是如此,盖为强化君主之威权也。比如后来无聊时消遣三国游戏,玩家加官进爵后,便是一句“XX军大增威势”,其理也在此了。
“势”的形成,可以用人,人多而势众;可以用名,养名以势重;可以用财,财广而势沉……通过司马家组成的关系网传播出去的信息,其实都是经过吕飞精心组合的,透着后世心理学舆论战科学洗脑的精髓。
比如,有人想喝酒,马上联想到那价比黄金的“英雄气”,通透璀璨的琉璃杯,脍炙人口的佳肴,精致温润如玉的瓷器……而这些东西,统统联系了一个名词“宗师”,引申出一个名字——吕飞!而想起吕飞,就马上想到他那源远流长的家世、广博的学识、强大的力量,以及勇救汉民的侠义胸怀。
吕飞心中放生大笑,这就是大势啊,如黄河之水奔流而下,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才有如关羽这般人物,不远千里而来投!
吕飞的财富、吕飞的力量、吕飞的学识、吕飞的志向……“长舌”中添油加醋的传播,总有能触动天下英雄心弦的一面!
以前看书,吕飞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所谓主角“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发”,诸名士猛将便纷纷纳头便拜口称主公……要知道,东汉是个豪强垄断横行、宗法大于一切的社会,以前谁知道你是哪颗葱啊!凭什么看你一时顺眼就抛弃一切拜你为主啊!
反过来还有,主角去寻找后来大放光彩而此时籍籍无名的那些谋士猛将,却偏偏被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人横插一杠子,似乎不如此便不能让主角再受点磨难,便不能让书显得更丰满一样!还是那句话,谁知道你是哪颗葱啊!这些谋士猛将又不是一个个的小太阳般炫目耀眼,凭什么曹刘孙能处处比掌握单方面信息透明的主角领先?
比如著名的鬼才郭嘉,自小在颍川便才名出众,广与众名士为友,曹操来访了吗?没有!郭嘉先仕袁绍,袁绍慕其名厚待之,却高高挂起,郭嘉看出其不能用人,便回家了,继续读书,曹操注意了吗?没有!
也就是后来戏志才病逝,曹操伤心之余,让荀彧推荐人,荀彧推荐了在家闲居的郭嘉,郭嘉之才才有了发挥之地,大名广为人知。
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这就是个宗法社会,都有着自己的圈子,士人们仕官都是互相推荐的,首先要对自己的主公有深刻的了解,能对得起自己的知交好友;然后还必须对好友之才心知肚明,能对得起自己的主公——两方面,都是要负责任的,仕官,不是那么简单的!
像是此时的关羽这样的“流浪汉”“独行客”,人家没有朋友的推荐,更会对自己要投奔的对象思虑再三。至于演义中桃园三结义,不是老罗的美化,就是春秋笔法……何况史书上并没有什么结义的事情。
静室中香烟(不是后世的“香烟”,而是而是大家族焚的檀香、苏合香、龙脑香等,提气凝神用)缈缈,吕飞拿着酒爵沉思,司马错也自顾浅饮不予打扰。
良久,吕飞回神道:“我欲以吕布,带阿里部旧人北上。”
司马错沉思有顷,喜道:“妙!吕布此人,破宗师之前便骁勇之极,当可当此大任;且,所带皆其旧识,不虑有泄露逃亡,鲜卑必将矛头对准匈奴,则匈奴内乱之危立解;三则子羽麾下……当可平衡。”司马错一笑。
吕飞也笑了,却是无所谓的。吕布即便带着一众匈奴,在其部众中形成山头,又有何妨?!当然,他也不会大言说不在乎,那就显得他御下之道极为浅薄,反被司马错看轻。
“吕布骁勇,然智略非其所长。此次北上袭扰,务求精细,却是要为他配备一名智勇兼有的人物。”吕飞沉声道。历史上的吕布,可是自恃勇力,刚愎自用,落得四处漂泊的。
司马点头道:“子羽可有腹案?”
“我观升明(程熙字),长于大略,为人精细,当可配合。”吕飞不假思虑道。
“升明?”司马错捋着胡须,想着以往的印象,“这孩子我不深知,子羽与其相处月余,当知其优劣,便是他了罢。”
吕飞点头,忽又笑了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