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武夫(1 / 2)
下午,数朵云,和风吹,半山,凉亭。
四角燃起的熏香中,马维等人惬意的看着侍女行云流水般舒畅自然地动作,未几,一杯杯的高冲低泡的“功夫茶”便诞生在“闻香杯”中。嗅其味,闻其香,轻吸缓啜,顿觉一种快乐满足的欣喜,顺着茶水流遍全身。
马维不禁赞道:“好茶!好道!好人!”
张聪饮了几小口茶,拈了块小点心,嚼了数嚼,便觉颊齿留香,茶的清香雅气和着点心的甘美,完美地让他觉得有种幸福到流泪的感动,叹道:“日食三餐,改晡食为‘下午茶’,数友相聚杂谈,主公之为,奢也!雅也!”
秦汉之前,因为生产力的不发达,饮食习惯上和现在不一样。一日只食两餐,谓朝食与晡食。朝食在七到九点,在上是早朝结束后吃早饭的时间,在下是趁着天刚亮下地耕作过回来吃早饭的时间;晡食在三到五点,晚饭。这两餐是正餐,也就是“开火”,费燃料做的热餐。
当然,两餐对人体的营养摄入上,肯定是不够的。上层的还好,四时点心什么的都是有的,对付着过去了;下层的,劳作之后,自然更容易饿,不过没办法,为了节省都是定量,只能强忍或者灌一肚子水,有那心疼孩子或自家男人的,会悄悄拿凉饼子垫吧垫吧。也正因为节省体力,“晚饭”过后不多久,趁着太阳落山之前劳作一会,落山后回来,天黑透,不多消耗灯油,下层贫民们都会上床睡觉。这就是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两餐制改为三餐,应该是汉代之后,唐初之时了,不过唐朝之后,下层其实限于条件,基本还是两餐制,顶多中午补充的多了点,勉强也算三餐吧。
而自吕飞立足在此,一日必食三餐,连下人奴隶都是如此,刚开始时不管马维还是吕忠他们都是坚决反对,认为太过“豪奢”,却被吕飞微笑而坚定地表示“反对无效”。
深通得后世管理组织学的吕飞,又怎会从下面夺这点食物以节省?后世的各种实验和数据统计都表明了,节省的那点,比起来投入后被下人和奴隶们吸收后创造的,那是远不能及啊!
良好的饮食带来的力量充足的身体素质以及更好的精神面貌,也正是现在府中积极和谐,以及坞堡一日三变,飞快地调高着工程进度的原因啊!这也是全部下人奴隶认为主家“仁慈、厚道”的原因,却不知道,“腹黑”的主人吕飞,已经打算连他们的身和心一起“压榨”到彻底呢。
而在上层,却又推行了“下午茶”,以作为士人优雅从容的生活象征,推出宗师吕家文化的标杆。其实下午茶文化之由来,本该是素来茶文化登峰造极的中国产生,只不过两餐制的古代农耕社会,让这变成了不可能。看看,咱们的晡食与下午茶的时间,正好重叠——也不知是不是西方人来到中国后,碰到中国人下午吃饭,原本想融入中国而肚子并不饿的他们,只好拿喝茶吃点点心来装样子,以便融入中国社交圈……
反正自此刻吕飞推出后,原本起于十七世纪中叶的下午茶文化,就和英国和欧洲说拜拜了。
金浩等人体味着这种加上下午茶,一天几乎是四餐的“皇帝待遇”,回忆着之前到处呼朋引伴流窜,劳心劳力结交的辛苦,不由双目微湿。
程熙坐在软软地毯上,斜倚亭子的护栏,悠悠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哈哈!”殷肃接口道:“此时虽是入夏,不过登高倚望,一览无余,佳朋满座,清茶流香,浅谈慢饮,我们也很有夫子之风呢!”
“总算是明白了,主公为何总要‘忙里偷闲’,嘿嘿……”司马默笑了。
“是啊!”众人会心一笑,极目远望,天地为之一阔,远近各处忙活的人群尽收眼底。
这处亭子,本就是吕飞后院园林的一部分。独立突出于半山腰,快要登顶的一处石台,被吕飞考察过后,加盖了一处观景亭,配合下面“法自然之方寸,缩天地于盈亩”,带有苏州园林式风格的小园,倒也相得益彰。更可为吕飞平时偷懒时,来此享受做个支点。
饮着茶,看着远方的坞堡一点点的起来,众人不觉“与有荣焉”。虽说设计师主公总揽,不过打下手实际操作他们可全都参与其中了,如今趁着明天就出发迎亲,事情告一段落而“忙里偷闲”的他们,居高临下看着自己的成果一点点变大,那是何等的满足啊!
忽然间,金浩微晒:“只是可惜,品着茶,想起有些人的无礼,顿时就觉得心里不爽快。”
众人一怔,顺着他视线望去,却见他盯着远方训练场,不由笑了,有的就点头:“呵呵,有些人是比较傲慢,不过人家也有傲慢的本钱啊。”
“叵耐那鄙陋武夫,不过一家奴,竟如此狂悖无礼,实是可恼可恨!”金浩愤声道。
想及前些天,自己和段思王良等人为示此后在主公帐下一体,和睦相处,送礼致贺,表示对他完成任务的恭喜,谁料那人便是看也不看,抬头冷声道:“给某家送礼?嗯哼,那某家就收下了!你可以走了!”竟好似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