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请鳖入瓮(上)(1 / 2)
喝完酒,结束了今天的饭局,济明挡住白峰的举动,强制性要求这顿饭他赵济明请。
济明认为,钱不在乎花多少,关键是要花在对的人,对的事情上。不高兴的钱,一分也不出,开心、愿意的时候,只要拿得出来,出多好他都乐意,千金难买他赵济明心情舒畅。因此,眼下这钱要是不让济明出,反而会让他不舒服,甚至难过。
“打车回去吧!“猴子看似在征求济明和白峰两个人的意见,其实明明是在提醒白峰,只是这个状态下的济明根本就听不出猴子话语中的其他意思,更加不可能看到,猴子对白峰那眨巴眼儿的暗示。
“嗯。。。,行,我叫车去。”白峰在经过一瞬的迟疑后,好像是明白过来什么,朝着餐馆儿旁,停着的几辆出租车走去。
应该是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后,白峰领着其中的一辆出租车来到济明站着的地方。
“别打车了,刚喝了点儿酒,咱散步回去吧!”济明不愿意上车,想要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多享受一下难得的惬意。
“快下雨了,咱还是坐车走吧。省得待会儿挨淋,着凉。”白峰对济明解释道。
“就是就是,要不然得走上好大一会儿呢!你做了一宿的车,又玩了一整天,也应该挺累的,咱还是坐车舒服些。”猴子也上前附和着白峰说道。
“真是的,花这冤枉钱干啥?反正咱也没有啥事儿,还不如步行回去呢!”在嘟嘟囔囔声中,济明被猴子和白峰强行塞进出租车后座上。
虽说济明并没有烂醉如泥,毕竟行动已经跟不上思维,思想也没办法对行动发出准确的指令。
“今天喝得有点儿多,你在电话里提到的要和我说的事儿,咱明天再说行吗?”济明问道。
“行,不着急。”白峰缓缓回答。
济明高兴啊,发自内心的那种。为白峰对自己的不计前嫌高兴,为自己也能够如此的幸福而高兴,在酒精的麻痹作用下,济明和白峰相互依靠着,很是惬意,很是满足。
老天似乎也在为济明这个如此容易满足的孩子感到欣慰。这是一个从小到大都缺乏安全感,独自承受着孤独的煎熬,寂寞的陪伴,倔强的活在出现他身影的地方,从来没有向任何人低过头,没有对任何事儿服过软儿,即使有再大的委屈,再多的流言,也坚定不移的独自扛着,默默忍受,有眼泪就笑着让它流进心里,有伤口也会装出很高兴的样子,等到曲终人散,找个寂静的角落,撩起淌着血的创口,轻轻、满满舔舐的孩子。
终于,在这个已经让济明失望的世界,在这个济明已然没有办法再熬下去的时间,这个让人心痛的孩子找到了一个属于他的可以安全靠岸、静心休憩的港湾。老天又怎么会不替济明感到高兴,不激动的洒下几滴欢心的热泪呢?
天色已经完全黑透,再加上济明当下晕晕乎乎、欢欢喜喜的状态,又怎么会注意到车窗外乱七八糟的路段,东扭西歪的巷子。
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在这个上下颠簸的出租车里,济明只能感觉走了很远很远,绕了很多很多弯儿,同时他也可以确定,身边自己斜倚着的人,是一个完全可以放心,很是安全的人,有白峰在他可也将一切警惕心理收起来,紧紧地打包,装起来,不用再有任何的顾虑与担忧,只需要享受有他在身边的安乐。
正常情况下的济明,喝上别说十瓶就是二十瓶啤酒,也只是上厕所次数的增加,根本不会如今天这般,几瓶就有点儿被撂倒的趋势。
难道说今天的济明心中有什么没有说出的苦楚,影响到酒量的发挥?不像!相反今天的济明心情反而是前所未有的舒畅,在济明的记忆中,如今天这般如此畅快淋漓的感觉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记不清具体日期的同样阴沉的夏夜。
大多数喝酒的人以及很多不喝酒的人都会有这么一个感触:一个人酒量的大小,与这个人喝酒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拥有一斤量的饮酒者,在心情不好时,可能两三两就撂趴下,烂醉如泥;而身心愉悦时,一个二三两酒量的人,可能在喝下去斤把酒后,依然可以谈笑风生,行动自如。这应该就叫做:借酒浇愁愁更愁,酒逢知己千杯少。
济明却持有不尽相同的观点:他个人完全赞同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观点,但在他的眼里没有不可能发生的意外,他觉得上述观点并不能够完全阐明喝酒与心情之间的关系。
这就像一个深爱自然风光的人,在阳春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站在桃花丛中,阵阵香气,迎面袭进嗅觉器官,婀娜多姿的身影,悄然映入视觉器官中,整个人就会处于如痴如醉的状态。倘若置身的这片桃林中,还种植着开出嫩黄扎眼花朵的油菜,连唐山话儿里的听都可以省去,只是看上一眼,就会有种深陷其中,自我陶醉到不愿抽身离去的程度。
喝酒也一样,当你沉醉在你所愉悦的心情中,过于深远,分量足够重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处于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无酒也能醉三分的境界。
晕乎归晕乎,济明还是可以清楚地意识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