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战乱中的饭店(1 / 2)
他们沿着海岸线找到了一处码头,接近码头时,赵二和水手们齐声欢呼,他们确定这里已经是大汉的国土,因为码头一处茅店上,高高飘扬着一面旗子,上面写着大大的一个“酒”字,但是,这不是他们出发的那个码头。
很可能是大雾影响了航船的方向,再加上几个有经验的水手命丧他乡,不过没有关系,只要是大汉的国土,到了地面上一打听,回到青州不是问题。
刘见请客,请所有人喝酒,除了“天神卫队”留在船上以免惊吓百姓,并且负责看守黄金之外,其他全部人员下船,包括高真那匹马,也该让它下地走两步了。
码头酒店的老板很热情,当伙计趴门缝里看到商船靠上码头后,老板马上洞开大门,亲自出来接客人入座,刘见先让他给船上的五十个印第安人准备酒食,地面上的人不妨先等等,老板听闻船上竟还有五十个人,笑得嘴都合不拢,今日时来运转,可算碰到一笔大买卖了,招呼伙计把窖藏的粮食菜蔬米酒全给抬出来,起火炊饭,择菜切肉,忙了个不亦乐乎。瞅着一个空,刘见拉住老板问此地是何地,老板连声笑道:“怪不得见你们面生,一定是海上大雾行错了航向的,这季节,每年都会碰上几船误打误撞过来的人客。我们这里属冀州的渤海郡,人客本来是要去哪里的?”
刘见说:“我们是临淄的船,不想闯到渤海郡来了。”
老板说:“相去不远,沿着岸一路南行,不出三四天,就到临淄了。”
“多谢老板指点。”
老板呵呵说不用谢,赵二看出些异样,拉住急着要去厨房忙活的老板问话:“掌柜的,这里除了您这家酒店,怎么半个搬运工人都没有?”
老板本来都是笑容满面,听赵二这么一说,脸色就沉重下来,说:“人客有所不知,本来这地方也是个极兴旺的码头,原有酒店三家,现在只剩我一家了,原本每日到码头点卯的工人少说有十多个,现在一个都不敢来了。人客你是要叫工人吗?我知道附近有几个工人闲在家,要的话我派伙计给你叫去。”
刘见忙说:“不用不用,我们就是问问,这儿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的?”
“打仗啊。”老板说:“世道不太平,冀州人自己在自己的地盘上打仗也就罢了,最近连幽州人都来冀州打劫,冀州人自己人打那会儿,对老百姓还算手下留情,自从公孙瓒的军队开进来,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这个码头他们也来过几次,抢了几艘船,现在知道的人客,没人敢在这里停靠了。人客莫慌,饭菜很快就好,你们吃了再回临淄,赶不得有那么巧他们刚好这会儿就打上门来。”说着,回头进厨房催促伙计们手脚快一些。
那些水手们听了老板这话不免焦躁不安,很快的,送船上去的酒菜准备妥当了,两个伙计轮流往船上递送,水手们就向刘见请求,他们也一同回船上去吃得了,刘见自恃有五十个印第安勇士压阵,并不怎么害怕,但见水手不安,就让他们回船去,酒店内就只剩下刘见等七个人,还有一匹马。
正等着第二炊的时候,船上几个水手跑来向刘见告状,控诉老板的肉不新鲜:“臭了臭了,肉都臭了,米是黄的,有股子霉味,还不如我们自己带的米,这个掌柜良心太黑,给我们吃这样的东西。”刘见责问酒店老板怎敢这样?要知道,行船在外,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闹起病来没处找医生,老板急得直跌脚:“哎呀哎呀,怎么至于这样?米我们自己也天天吃的,好好的,断不会给人客上霉了的米,肉是熏过的,可能人客吃不惯才这样,现在这时节到哪里找新鲜的肉?这伙计,你倒是真吃过了没有?可不能尝了一口不惯就向你们掌柜告刁状的。”
水手把自己手里盛着饭和肉的碗往桌子上一掼,说:“努,你自己看,我还诬赖你不成?掌柜的,你尝尝看,这肉是不是臭的。”
刘见用手指夹了一片肉小心送嘴巴里尝了尝味,肉肯定不是鲜肉,是有一股子味道,但是不能确定是不是发臭,赵二也尝了一口,说是臭了,小秀、小兰都说是臭了,毕晓普却说:“尝起来有股子火腿味,是熏的,不是臭了。”高真赞成毕晓普的意见,说是熏肉,她在其他地方吃过这样的肉,小秀却说,从来没有听说熏肉这东西,只吃过腌肉,大家议论纷纷。刘见再看那米,是有点黄,还飘着股霉味,指责老板:“这米不是陈三年的大米吧?”
老板指天发誓:“给人客吃陈三年的大米天打五雷轰,就是上一年收的新米。”
“怎么这样难看,该不是储藏得不好?”
“谁说不是呢。”老板承认是储藏出了问题。
赵二批评他说:“一个酒店掌柜连大米都不会储存,该不是新开店的吧?”
“唉人客,才不是呢!”老板直摇手:“祖传开酒店的手艺。人客是有所不知,粮食本该存在粮仓,但你们看,我这里现在哪有粮仓?上个月来了幽州兵,别说抢光了我的粮食,连粮仓都让他们给拆了,好不容易高价买回大米,再不敢放在光天底下,存在地窖里,新挖的地窖潮,时间一长,难免有些发黄有味,但是,我敢担保可以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