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韦骥认子(2 / 4)

加入书签

然受命举家搬到南昌府居住。

这一去就是十二年,期间韦易两家仍书信来往不绝。老爷十七岁那年,先老太爷出门办货,便带着老爷顺道到南昌府拜会易老太爷,打算将迎亲的日期定下来,不料到了那里竟然横遭大难呀。那年我是跟着一块儿去的,所以我最清楚不过了。咳咳,我的茶呢?”许伫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两眼睃来睃去,似乎是在寻找他的茶壶。旁边一人赶忙跑去给他沏了壶好茶递了过来。

老洛接过茶壶就着壶嘴泯了两口,咂巴咂巴嘴巴,闭着眼养了半天了神,见旁边众人都焦急地等着他,这才满意地继续讲下去:“夫人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自小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资聪颖,三岁便识字、五岁就可作诗,十四岁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南昌城里可是有名的才女,再加上夫人兰心慧质、端庄秀丽,一时之间南昌城老洛多王孙贵戚、富绅子弟都拜倒在夫人裙下,托媒提亲的踩破了易家的门槛。易老太爷告诉那些提亲的人小女已经定亲,这般将他们一一打发走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哪……咦,我的烟袋呢?”旁边众人听得正在兴头上,只得将烟袋给他取来,另一人用火绳给他点上。

老洛又细细地品了会烟,这才不紧不慢地接着讲:“到了夫人十五岁那年,南昌来了位新知府名叫何之富,此人可不简单,颇有些背景,乃是某个贵妃的族叔,借着外戚的关系才当了官。其实此人只是个花花公子出身,连个贡生的身份都是花钱买来的,他胸中实无点墨,却偏要附庸风雅以饱学之士自居,喜欢往文人圈子里钻,虽然也颇有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百般迎合于他,但是正途科举出身的朝廷官员对他却是非常轻视、爱理不理的,他常常以此为恨事。

何之富到了南昌府后不久,就以视察儒学之名召集当地士子、缙绅聚会,在会上有几个门客阿谀奉承拍马屁,吹嘘何知府学问如何如何高,这何知府也不知羞,居然就着话自我吹嘘,聚会的人中有几个是致仕的京官,知道他的底细,看不惯他的嘴脸,便狠狠地冷嘲热讽了几句,其中有一个人还提到了易家小姐—也就是夫人的名字,说可惜她是女流要不然定能进士及第出将入相,只叹天公不公,有材的无缘科举,无材只要生逢贵戚之家仍然能入朝为官。

何知府知道这是在讽刺自己不是正途出身,气得面红耳赤,咽不下这口气就在肚子里打起了鬼主意,下决心要将易家小姐娶进门当自己的儿媳,借此羞辱那几个缙绅。何知府的儿子何知勉跟他老子不一样,倒是个恭谨好学的人,奈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的资质平庸,仍然只是个童生,进了府学后从同窗那里听过夫人的名字,有一次随几个同窗逛庙会时还远远地见过一面。他见夫人端庄秀丽,又仰慕才气,竟然一见倾心,只是打听到已经订了亲,心里悒悒不乐,被他老子看了出来。

何知府知道又是跟易家小姐有关,他早先打听到韦家只是商人,便生了以势压人的念头。先是派管家上门求亲,易老太爷一口回绝,但何知府却又亲自上门提亲。易老太爷本来以为何府知道夫人已经许了人家之后会知难而退,却没想到他又厚着脸皮亲自找上门,而且言谈之间隐隐以官位相压,易老太爷是个书呆子,颇有读书人的傲骨,知道什么是读书人的傲骨吗?就是‘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不贪富贵、不怕权贵,易老太爷就是这样的人。他见何知府施以威逼后勃然大怒,将他轰了出去。那何知府是霸道惯了的人,几曾受过这等气,当时便恼羞成怒,回去后找人出首诬告易老太爷谤议朝政、图谋不轨,便将他下了大狱,并派人告诉易家只有夫人嫁给何知勉后才会放人。

老爷和老太爷到易家定婚期时正好遇到此事,老太爷闻听事情原由后勃然大怒,便带着老爷和我跑到提刑按察司申诉,那按察使知道何知府是皇亲国戚而先老太爷不过是一个商人,自然不愿得罪何知府,因此连状纸都没有接就将我们轰了出来。何知府得知韦家的举动后一边变本加厉地折磨易老太爷、威胁易家就范,另一边又指使人诬告先老太爷贩私盐抓进了大狱。那天我是亲眼看着差役凶神恶煞般地将先老太爷抓去,一边走还一边施以拳脚。唉,天道不公呀!”老洛提及旧事,心思触动之下又回到了十八年前,两眼出神,浑然忘了身旁的众人。众人见他半天没有反应,忍不住纷纷道:“老洛,你这回是要什么?是要酒吗?别卖关子,快说接着说吧!”

老洛回过神来,接着道:“这样一来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太爷下了大狱,老爷当时只有十七岁,没见过大世面,我一个仆人平生最怕跟官府的人打交道,易家的人本来就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举动。当时易老夫人也是担忧易老太爷,心里生出了悔婚顺从何知府的念头,她先是背着夫人对老爷多番暗示,最后说破此事,老爷的性子也很倔,坚决不同意,易老夫人一怒之下将老爷和我赶了出门。老爷因父亲被下狱自己在南昌府又没有亲友,极是落魄,虽然多方奔走,却仍是求告无门。

夫人这个时候表现出了极强的主见,她知道真相后坚决不肯顺从母亲的意愿向何家妥协,趁家中不备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