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好歹是个官(1 / 2)

加入书签

寻了块平坦的山石,先把纸笔铺好,又拿砚台在脚边的潭里舀得半满,细细的磨出墨汁来。

唐旭生怕一不小心会把简体字给写来,所以一个字一个字写的极慢,几乎算得上是一笔一划的写,耗了好一番工夫,才算是完成。等写完了,额头上竟已经是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来,再仔细看看,倒也还能看得过眼。

李忠看唐旭收笔,略等了一会,才走上前去把墨迹吹干,小心的帮着洪哥儿收了起来。

“上回还没问过,唐哥儿是做得什么营生?”刚才看着唐旭出口就吟出一首诗来,李忠多少有点好奇。洪哥儿虽然没有说话,但眉目间多少也透露出几丝相同的疑问。

“哪里有什么营生。”唐旭并不隐瞒,呵呵笑道,“只不过袭了一个从六品所镇抚的爵位,混些吃喝罢了。”

“哦。”李忠惊讶的看了唐旭一眼,“原来唐哥儿是军户家里。”

“不知唐哥儿家里,可是有兄弟?”停了片刻,李忠突然又问出句话来。

“在下家中三代单传,并无其他兄弟姐妹。”唐旭如实相告。

“既然如此……”李忠听了,顿时眼里一亮,“唐哥儿既然有如此才学,家里又是单传,为何不去应一回翰林院的恩考试试?”

“恩考?”唐旭不解的抬起头来看着李忠。

“呵呵,难道唐哥儿竟是不知道?”李忠看唐旭一脸的疑惑,连忙解释,“自太祖爷时候便传下的规矩,我大明朝的军户家里,若是有不得袭爵的男丁,或是家中止有独子,便可去应那翰林院的恩科,若有成效,日后便就成了正经的读书人了。”

“有这回事?”唐旭有些惊讶,“军户家里,也能进学?”

上辈子里,唐旭一直以来听到的传言,都是说军户家里没有科举的资格,若是袭了爵,更是想也不要想。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唐旭虽然也曾经想过其他的出路,偏偏却没有想到过这一条。如今听李忠提起,自然是大感意外。

“如何不能。”李忠看起来似乎比唐旭还要意外,“即便当年张居正张阁老,家里不也是军户出身。”

居然是忘了这一茬,唐旭一拍脑门,自己到底是太过轻信传言了,就连放在面前的事实也是被熟视无睹。

当然,至于到底要不要真的去应什么恩考,唐旭倒还没有想好,但是多一条路可以走,总归不是什么坏事吧。

胖子带来的烤鸭,分量还算是足,不过碗筷自然是没有的。见要拿在手上吃,洪哥儿原本还有些腼腆,可看众人都是一样,渐渐地也不在意了。

一坛柳泉居的老黄酒,在四人之间传来传去,很快也被喝了个底朝天,众人躺在溪边的石头上,齐声大呼痛快。

直等到日头行到了午后,方才是起身一起朝山下走去。

岂料刚走到山脚,迎面却是撞上了莫家的小厮王建,王建见了唐旭顿时也是喜出望外。

原来王建正是受了莫国用的吩咐要去寻唐旭,王建去了一趟花市街,可唐旭那时候却仍在卧佛寺外,自然是寻不着。正忐忑着思量如何复命,没想到却在这里遇上。

唐旭知道莫国用寻自己,兴许是那个树典型的法子奏了效。于是先让胖子和洪哥二主仆两个先回去,自己跟着王建又朝卫所里走去。

进门路过门房的时候,刘寿仍是在里面坐着,见王建领着唐旭进来了,竟是难得的先起身招呼了一声。

“今日的邸报,唐贤侄可是看过?”刚等进了佥事房,便看见莫国用手里拿着份邸报在看,见唐旭走进来了,吩咐赐了座,把手中的邸报递了过来。

“恭喜佥事大人。”唐旭伸手接过来看,只看了一眼便站起身来。

“呵呵,何喜之有,何喜之有。”莫国用呵呵笑着,抬手示意唐旭坐下。

“如今莫大人既成百官楷模,岂有不得重用的道理。”唐旭略拱手作揖之后,方才是坐下,莫国用看在眼里,不禁微微的点了点头。

“此事若成,莫某定然不会忘了贤侄的功劳。”莫国用声音放得很低,可是紧握的拳头却多少泄露出几分心里的激动。

“不知贤侄今年贵庚几何?”莫国用稍待片刻,略平复了下情绪,才开口问道。

“已是二十有二。”唐旭如实奉告。虽然在四百年后的自己,已经到了奔三的年纪,可如今的唐旭确实是这般年纪。

“如贤侄这般聪慧果敢的子弟,竟不能报销国家,实在是莫某的失察。”莫国用长叹一声,引得唐旭竖起了耳朵。

唐镇抚虽有日行一善的立志,可若是有所回报,倒也乐得成人之美。正所谓天予弗取,也是一桩罪过。

“如今卫所里,算下来并无实缺,不过近来关外鞑虏猖獗,朝廷有意加强京城内外的戍卫。昨天也有兵部的公文传来,要在这京城诸卫里,选些堪用的子弟充实。五城兵马司那里,我素来有些交情,断不能让有才德的子弟枉废。”莫国用轻捻着颌下的胡须,沉吟片刻后,又开口说道。

“只是之前寻不着贤侄,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