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料敌先机(2 / 2)
后给刘表下的套子。
刘表不能不顾长沙,所以见到太史慈进军长沙肯定会要拖住太史慈。怎么拖?距离太史慈最近的就是柴桑守军,除了这里之外,刘表无兵可用。
当然,刘表不可能放任柴桑空虚,所以十有八九要让武昌派军援助。只是现在武昌大军被严舆的障眼法给唬住,哪里敢妄动?最多也就是拖住严舆所谓的大军。
而事实上,严舆早已经率军与皖口顺江而上的周瑜汇合。柴桑总共不到两万兵马,分出一部分拖延太史慈,恐怕最多也就剩余万余。要知道那可是太史慈,就算是文聘亲自出马,胜负也不过五五开罢了。
严舆的这三封信其实要比刘表的三道命令先行下达,不过却正是因为如此,严舆处处抢占先机,先发制人。
文聘本来就一直在关注太史慈的动向,在发现太史慈蠢蠢欲动想要进入长沙之时,文聘也刚好接到了刘表的命令。当即文聘便是亲帅八千军卒攻打豫章。
长沙是刘表腹地,豫章又何尝不是严舆的腹地?文聘这是以攻代守,吃准了太史慈不可能不顾豫章进入长沙。太史慈虽然本身也不打算入长沙,但是见到文聘以攻代守,仍然是感慨不愧是严舆亲自提醒过的将领。虽然名声不显,但却着实厉害。
而且不仅如此,文聘的目的只是拖住太史慈。所以他率领的军队根本就不跟太史慈有所接触,太史慈进,文聘便退,太史慈退,文聘便进。反正你来我往,但就是不跟你打。
太史慈也被文聘这种方式弄得没了脾气,最后只能在庐山一带布防,让文聘不能进入豫章腹地便行了。当然,文聘的表现是没话说的,他几乎是完美的完成了刘表的命令。
只是刘表一举一动全部被严舆猜中,就算他如何完美的完成命令,但始终是被牵着鼻子在走。最终,不是文聘拖住了太史慈,而是他被太史慈拖在了庐山一线。
当严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他最忌惮的便是文聘这个名声不显的大将。现在不仅文聘,还有八千兵马被牵制住,严舆怎么能不高兴?
机会转眼即逝,事不宜迟,严舆与周瑜一道,率领将近六万大军发动了对柴桑的攻击。而要攻柴桑,先攻湖口。湖口是一个柴桑附近唯一的渡口,当然别的小渡口也有,只是严舆这么多军队,那些小渡口难以登陆。
湖口作为柴桑面对庐江与豫章的战略支点,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文聘虽然是离开了柴桑,但是却也在湖口布下重兵,并且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设施。
“凌操董袭,你们一人率三千兵马,天亮之前,大军要在湖口登陆,可敢接令?”像湖口这种地方,除了强攻是没有办法的,不过虽然湖口防守森严,但毕竟只是个渡口,能坚持多久?
何况现在柴桑上下都以为严舆的部队被牵制住了,虽然文聘治军极严,表面上不敢放松。但文聘现在不在柴桑,柴桑守军上下心里终究还是有些松懈的。
“末将领命!”凌操跟董袭本来就是攻城掠寨的勇将,这种攻坚战本来就是他们所擅长的,此时自然不可能不领命。
“好,如今距离辰时还有四个时辰,辰时之时,我要看到湖口插上江东旗帜,你们去吧!”严舆一挥手说道。
凌操与董袭带着军队离开了,数十只战船在夜色中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江面。而严舆却是与周瑜在抓紧时间,做最后的准备,因为只要一登陆,严舆就要马上发动攻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