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柴桑陷落(2 / 2)
所以根本没有碰到黄祖的人马,所以当黄祖到达柴桑的时候,见到柴桑城头所插的严字大旗,便有一种眩晕的感觉。
······
“柴桑,陷落了……”刘表几乎是前脚接到收复长沙的好消息,后脚就接到柴桑陷落的坏消息。一开始刘表还奇怪为什么长沙收复得如此轻松,但是现在刘表明白了,原来一切都是严舆搞的鬼。
刘表有些失落的坐着,他几十岁的人竟然中了一个二十来岁的计。刘表除了失落,还是失落,这几十年简直活到狗身上了。
只是现在可不是失落的时候,严舆兵锋正盛,必须要想办法应对。所以刘表麾下重臣蒯(kuai)良说道:“主公,现在当务之急是要稳固江夏防御。武昌以东恐怕即将沦陷,不如以武昌、新阳为屏障,再屯兵夏口(今武汉)成犄角之势。”
“末将以为,那严舆新得柴桑,尚未站稳脚跟,我们应当立即派遣大军,夺回柴桑。”与蒯良持反对意见的是蔡瑁,作为军人,职责便是守疆卫土,如今领土沦丧,蔡瑁当然是想要发兵夺回来了。
“据柴桑守军汇报,江东起六万兵攻柴桑,如何攻之?”蒯良摇头说道。
“主簿大人未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荆州十万之兵还是有的。主公,瑁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收复柴桑,愿用项上人头请罪。”蔡瑁其实并不仅仅代表了他一个人的意见,荆州大部分军方将领都是同意出兵的。
所以蔡瑁一说完,许多荆州将领便是齐齐说道:“吾等愿与蔡大人同立军令状!”
“倾整州之兵只为区区一个柴桑,何等劳民伤财?何况那严舆兵锋正盛,我们正当避其锋芒徐徐图之。主公,蒯良有一计,定然让那严舆不得安生。”蒯良见荆州将领群情激奋,赶紧对刘表说道,生怕刘表一个冲动答应了蔡瑁。
自古文臣跟武将之间就有着天然的分歧,将相和这种美事几千年也没出现过几次。当然,这并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因为文臣跟武将对事情的看法根本不一样。
就文臣而言,他们更相信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愿意发动战争的。而对于武将而言,战争就是他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战争,对于武将而言便等于拥有一切可能。
刘表作为正统的文人出身,虽然也知道乱世当中军队的重要性,但他还是宁愿相信蒯良所说的。只是荆州武将势力不小,他也不能完全不顾荆州武将的要求。
所以,失落之余,刘表又头疼起来了。该听哪一边的好呢?刘表正在沉思,但是马上就有人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报!!!豫州孙策攻南阳,以下数县,南阳告急!!!”一个传令兵突然跑进来跪在地上说道。
荆州文武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孙策竟然又来捣乱,如今荆州已经失去了柴桑,南阳是万万不能失去了的。刘表站起来,环视一周说道:“严舆虽然如虎,但孙策也不能置之不理。对于江夏,便依子柔之言,以武昌、新阳为防线。蔡瑁,你率两万大军前往南阳,将孙策给我赶出去。”
蔡瑁其实还是想要攻柴桑的,但是重严舆轻孙策的策略是他献的。虽然现在看来严舆的威胁确实比较大,可现在孙策南下,他是要负一定责任的,所以,此时他只能暗自叹口气,然后领命道:“瑁领命。”
就在蔡瑁领兵前往南阳的时候,孙策已经率兵一路攻破叶、堵阳、博望诸县,直逼南阳治所宛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