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袁术的野望(终)(2 / 2)

加入书签

断袁术称帝自然也不仅仅是因为历史轨迹。

听了严舆的话,周瑜这回可是真的惊呆了,如果真的如同严舆所说,那这天下大势便是迎来一个极大的变换。

如今虽说汉室衰微,但是天下毕竟还奉汉室为正统,袁术此举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以预见的是,袁术即将遭天下之人群起而攻之。

而袁术的地盘太大了,任何一方诸侯若能够吞并袁术实力都将大大提升。当然,有这个机会的人不多,或者说,以现在来看,是没有人能够一个人吞下袁术所有的地盘的。

最大的可能是袁术地盘被众人瓜分,那些人有机会分一杯羹呢?首先自然是严舆、曹操这第一梯队的诸侯。

说起来,刘表本来也有这机会的,但是与江东一战,荆州损伤太重,防备都有些捉襟见肘了,对外征战实在是有心无力。毕竟,荆州的敌人也不止江东一家。

而除去严舆跟曹操,剩下的便是吕布、孙策跟张秀。吕布雄踞徐州,自然是不需多说,而孙策跟张秀就有点复杂了。

孙策跟张秀现在处于敌对关系,这一年多时间以来,双方你来我往,围绕着叶县、舞阳等县打得不可开交。虽然在巨大利益面前任何矛盾都会暂缓,但若说要放下过节全力拼抢地盘的话,谁也不会放心。谁知到什么时候背后就会捅出一把刀子?

这就会导致两家无法分得最大的一块蛋糕,充其量也就是个配角罢了。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下,事情真正的走向谁又能猜得清楚?

但总的来说,有机会分这块蛋糕也就是这几个人了。对于严舆来说,贪多嚼不烂,所以他的目标一开始就锁定在隶属扬州的两个郡——庐江郡与淮南郡。

严舆之所以选择一点一点的扩张不是因为他胆子太小,而是因为江东政策所决定的。无论是抑制土地兼并还是太学改制,每当地盘扩张一分,随之而来的便是当地士族的反对抗议。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贸然的扩张只会导致对领地控制力的降低。最后随随便便一场失败就可能导致全线崩盘,严舆的想法是是,慢慢来,夺下一地就要将其经营成属于自己的地盘,江东最差的就是根基,严舆便是要将这根基打得无比牢实。

这两郡,加上严舆从荆州身上敲打下来的零碎,够江东消化一阵子的了。何况严舆如今峥嵘太露,若是一下子又接收了袁术大半领土必然会让周边军阀忌讳莫森。万一使得曹操等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低调,低调才是王道啊。

至于那枭雄曹操严舆倒是不担心,毕竟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三国了。有孙策在曹操身旁,曹操睡得可没那么安心。要是不留个心眼,指不定那天就被孙策给来那么一下。

当然,这些事情严舆一直都是烂在自己心里谁都没说过,所以这会儿跟周瑜一股脑的抖出来,真是把周瑜唬得一愣一愣的。只是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周瑜看严舆的眼光便怪了起来。

周瑜对严舆是很了解的,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只能是严舆早有预谋了。而追溯起来,严舆竟然是在数年前就开始谋划了。

不过周瑜到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毕竟一开始严舆就告诉周瑜,他是志在天下,当然不可能屈居袁术手下,哪怕是名义上的。所以双方翻脸是迟早的事情,以严舆这些年表现出来的心机,周瑜一点不奇怪。

周瑜奇怪的是,严舆明明没有跟随孙坚入洛阳,为什么会知晓孙坚获得传国玉玺这样的机密?

事关传国玉玺,开不得玩笑,周瑜相信以孙坚那种人,绝对会将这事瞒得死死的。有可能知道的就那么几个人,也就是说,孙策最信任的人里面,有跟严舆暗通曲款的人。

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说得通了。但是,孙坚手下的人都是跟随孙坚出生入死多年,何况那个时候的孙坚如日中天,谁会背叛孙坚投靠严舆?

要知道,孙坚入洛阳的时候,严舆手下就几千兵卒,一个扬州刺史还是空名头,那些人就算要投靠也不至于投靠严舆啊。

而孙坚生前他手下大将断然不会与严舆勾搭,那么严舆见孙策距离孙坚去世也就那么点的时间,就那点时间就想勾搭上孙坚身边的心腹,这不太现实。

因为就算是那个时候,严舆也不过就控制了两三个郡,若是孙坚心腹想要抱大腿的话,严舆的腿显然还不够粗。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周瑜越想越奇怪,又联想起之前严舆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心头不禁泛嘀咕。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这事实在没法用常理解释,久了周瑜也难免往鬼神上靠,某非这厮是妖孽不成?

其实吧,这事也不怪周瑜,说起来,别说现在,就是一千多年后,不能用常理理解的事情也多了去了。比如严舆穿越这档子事,嘿,谁说得清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