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科考(2 / 2)

加入书签

基层百姓的支持。这是严舆一贯伎俩,将别人绑上自己的利益战车。

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任何虚妄都将败下阵来。

仅此两条,门阀所依赖的根基便完全倒塌。

当然,若没有门阀的配合,想要真正的将淮南地区完全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需要相当的时间。好在严舆本来就准备修生养息一段时间,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再说了,严舆身边也不是没有门阀支持,庐江舒县周氏以及与周氏交好的,原先名声不显想要借机上位的。只要严舆抛出橄榄枝,不怕没有人不为他所用。

如今的严舆,已经不比当初了。

当初严舆是求爹爹告奶奶的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势力,但如今先是与荆州一战打出了名声,又吞并了淮南增强了实力,真正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军阀之一。

而之前严舆虽说也算是一方州牧,但地处偏远,下辖百姓不足百万,除了披甲十万之外实在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实在是诸侯里面的屌丝,屌丝中的战斗机。

然而如今,对于严舆而言,淮南门阀就算真心实意的投诚对他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甚至严舆本身根本不想接纳这些家伙。

只要每两年一届的科考按时举行,严舆麾下根本就不愁无人可用。而且如今严舆麾下门阀势力仍旧不小,严舆可不想这股势力再继续下去了。

门阀实力太过强大的结果就是江山不保,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司马氏取代曹氏,若不是司马氏一家独大,曹魏怎么可能三代而亡?

再看看宋朝,科举制度之下,虽然最终没有逃过灭亡一途,但哪里有篡位这回事?既然已经有了前人的经验,严舆当然不会重蹈覆辙。不过严舆也不会像宋朝一般自断武功,严舆所要的并非是一个几百年的王朝……

当然,打压门阀这种事情也不能做得太过明显,要不然把那些支持严舆改革的门阀也得罪了可就得不偿失了。总之来说,门阀一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严舆要来一招温水煮青蛙。

面对严舆的态度,淮南门阀实在无奈。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不多,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接受现实,积极的配合严舆,争取融入严舆的势力当中。

第二,暂时蛰伏,等待时机。

第三,离开淮南,投奔重用门阀的势力。就严舆周边来说有曹操、孙策、吕布,选择还算比较多。

当然,淮南门阀做怎样的选择严舆根本就不关心。他只是注意着周围势力的动静,然后安心的休养生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