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藏出的新生(2 / 2)
了,下去吧。”
“……谢谢。”
大乔已经死了,但这个世界上却多出了一个叫做慕青丝的女子。数月后,她来到大乔墓前,轻抚墓碑。良久,轻声说道:“一路好走……”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这样的大乔,我倒是蛮喜欢的。古代温良淑德的妹纸虽然也不错,不过写起来未免太无趣啊,至于无脑塞后宫更是无聊。当然,如果有不喜欢这样大乔的朋友就无视吧,反正妹纸在书里面也不过是点缀罢了。)
······
大乔之事对于严舆来说毕竟只是插曲,眼下最为重要的还是攻克荆州之事。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第一批被放回荆州的士卒已经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而跟着他们一起回到江东的还有他们的家人,以及想要追求更好生活荆州百姓。只是这个数量并不是很多,总共加起来也就不到一万人。
“大头,这真的能分到田地?”这种类似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怎么想怎么不靠谱。那些士卒的家人还多少有个保障,怎么着也不会被亲人坑吧。但是其余的人,心里还真是忐忑得很。
“田叔您老就放心吧,大家乡里乡亲的,我怎么会骗你?没看我一家老小全都来了。”被叫做大头的男子说道。
“可是这上好的田地,怎么会白白给人?”那田叔本来是大头一个村子的,两家人交情还算不错。他的独子本来是与大头一同参军的,只是前些年便战死了,只留下了一个三岁的女儿。
田叔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得上老人了。尤其常年的劳作让他看起来已经六七十,一个人抚养孙女有些吃力。
不过本来也还算勉强过得去,但是自从前些年刘表战败,赋税加重,田叔便不堪重负,前些日子更是大病一场,将所剩无几的家底用了个干净。
正巧这个时候大头回来,见到田叔一家的惨况,便想着让田叔跟自己回江东。一来自己能得奖赏,二来田叔也能有个活路。
那田叔也是下了好大决心才决定于大头一同前往江东的,但是这一路走一路想,越想越觉得这事不对头。可事到如今哪里还有退路?所以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大头。
“您只管放心,严大人是个好人。这些年我在江东比以前在荆州过得还好,而且您知不知道,严大人开办的太学,便是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去。
等我攒几年钱,我就找个识字教我家那个混小子。然后就送到太学去读书,只要能够通过考试,我老李家也能混个官身了!”
李大头越说越激动,对于李大头这样的人来说,恐怕一辈子也没想过自己家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官。虽然如今只是一种可能,但以前,他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或许这只是一个念想,但这却代表着一种可能,一种希望。
见到李大头狂热的表情,田叔摇了摇头,他膝下就剩一个孙女,读书当官什么的是不奢望了。只是看大头这样子,应该还是有几分可靠吧。罢了罢了,听天由命就是,反正马上就要到了……
对于这归来的近万人,严舆还是相当重视的。就近在丹阳郡与吴郡附近赐予土地颁发了口粮,并且下令免税一年,在亲眼见到这一切后,从荆州前来的所有人先是惊呆,然后便是震天的欢呼。
但是,丹阳郡与吴郡算是江东人口密集的地方。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能够获得这些土地的只有少部分人。
所以,原本还在观望的荆州士卒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争先恐后的要求回乡接人。
因为虽然先后回来都一样有土地,但是丹阳郡与吴郡的土地自然是最好的。落到后面,大概就得去豫章郡、鄱阳郡等地了。
再说了,虽然严舆说了无论来多少人都有地可分。但是土地始终就只有那么点,要是被分完了怎么办?
“哈哈,士元,此事办得不错。”得知荆州士卒争先恐后回乡拉人,严舆很高兴,还把庞统叫过来褒奖了一番。
“多谢主公赞赏。”庞统躬身答道。
“恩,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严舆问道。
“这一次扩大规模,准备挑选五千人回荆州。”第一次成效不错,庞统有心加快速度。
本来严舆也是打算循行渐进的,但是许都传来的一个消息却让严舆有了另外的打算。
“不,这一次,将剩下的人全部放回去。”严舆说道。
“啊?”庞统吓了一跳,循行渐进的策略是严舆先前同意过的。而且四万人放回去,要真的带回来十几万人,该往哪里安置?
江东统共不到百万人,一下子增长了十分之一还多,哪里吸纳得了。
“主公……”庞统想要劝一下,但是严舆却打断了他说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我另有打算,你下去安排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