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投诚(2 / 2)

加入书签

诩答非所问,但是他也明白,贾诩不是一个喜欢废话的人所以说道:“值此乱世,只求活命罢了,哪有什么志向。”

对于张绣的话,贾诩决然是不信的。若张绣没点野心,那么无论是投靠谁,凭着麾下西凉精锐,都能够有一席之地,何必在南阳死撑。

所以,贾诩看着张绣,一字一句的问道:“将军自幼从军,征战沙场十余年,真的只求活命?”

贾诩的目光平静,但却有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张绣被贾诩这么一看,心头渗得慌,苦笑道:“大丈夫存活于世,自然想要凭手中七尺长枪挣得一场功名。”

“功名分三六九等,三等以下恐难入将军法眼。而上三等者,入朝为相乃三等,封侯万户为二等,君临天下列一等,将军所求为何?”虽然张绣说了实话,但贾诩却并未收起自己那犀利的眼神,反而是继续追问道。

张绣没有想到贾诩说话竟然如此露骨,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张绣陷入了一阵沉思,过了大约几分钟后,张绣说道:“一等甚惶恐。”

一等甚惶恐,也就是说不敢奢求君临天下,那么就是封侯万户了?

侯爵在三国时期其实很是有些烂大街的感觉,但是封邑达到万户的却是寥寥无几。

“将军若想封万户侯,贾诩有一策。”张绣说了实话,贾诩也不再跟他打哑谜。

“何计?”张绣问道。

“归曹。”贾诩说道。

“曹操?虽然如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如今的曹操虽然实力大有进展,但却并非是很好的选择。冀州袁绍,扬州严舆,荆州刘表,曹操地处三者之间,想要吞狼噬虎,谈何容易。

贾诩当然明白张绣的疑虑,在吞并北方之前,只有少部分极有见识的人看好曹操。而这其中,就有贾诩。

“曹操拥兖、徐两州,而袁绍已经攻破易京,两人之间迟早有一战。袁绍好大喜功,识人而不能善用,必不是曹操敌手。

一旦曹操得到北方之地,便有席卷天下之势,除非荆扬合一,否则绝非曹操敌手。然即便是荆扬合一,向来天下大势都是北强南弱,荆扬只得守势。

曹操若能入主司州,平定凉州,天下十分便得其六。蜀中刘璋平庸,必不能阻曹操入蜀。一旦入蜀,便能顺江而下,荆扬两州可下。天下就此一统,将军早日登上这条大船,便离万户侯进一步。”

所谓书生不出门却知天下事,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更是难得。贾诩不愧是贾诩。

听了贾诩的话,张绣感觉茅舍顿开,对于贾诩的眼光,张绣还是很信任的。当然,最关键的是,张绣在贾诩身边一直安插着探子,他知道贾诩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接触过。

刘表没有,曹操也没有。也就是说,贾诩并非是在为别人做说客。想到此处,张绣不再犹豫,躬身向贾诩施了个礼说道:“张绣与数万西凉子弟全仰仗先生所言了。”

“愧不敢当,只求将军前往长安将贾诩家人接来。”贾诩退身让开了张绣一礼,躬身说道。

“我这便派三百精骑前往长安。”张绣知道贾诩担心关中家人,起身扶起贾诩说道。

次日,张绣的降书到了曹操案头。

“哈哈,哈哈哈哈,天助我曹孟德也!”曹操看完张绣的降书大笑几声,然后将降书递给麾下众文武。跟随大军出征的众文武看了这份降书也是面露喜色,除了一个人之外。

这个人就是为了吕布首级而投入曹营的高顺,高顺答应提曹操训练陷阵营,然后还要帮曹操做三件事。

如今陷阵营训练得已经小有成效,只等战争来检验。这一次高顺前来,就是想给曹操看看。而且曹操还说了,如果陷阵营能够第一个攻占宛城墙头,那高顺就算完成了一件事。

只是如今看来,竟是不可能了。

当然,正高兴的曹操并未注意到营帐角落高顺的脸色。因为虽然接到了降书,但是否是诈降还不清楚。所以曹操提出了几个要求,让张绣的信使带回去。

如果张绣能够按照曹操的要求来办,那自然是真心实意的投诚,若是不愿意,那曹操就会掂量掂量了。

张绣收到了曹操的回复,看了看那几个还算合理的要求,张绣将信放在油灯上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