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痛苦与曙光(1 / 2)

加入书签

做为一个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属于高贵血统(汉室宗亲)的人,被一个叫做现实的狠狠的扇了一耳光,并且还被狠狠踩在脚下,告诉他也就是一普通人,从此混迹进一种叫做混混的群体,刘备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刘备混的很成功,他成功的脱离了混混成为了.。大混混。

混混跟大混混的区别就是,混混只要能欺负个把老百姓混吃等死就行了,而大混混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所以,刘大混混在到涿县后,每天都在上街闲逛,很快团结了一批社会闲散人员。这些人被刘备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都想跟随他闯出一片天。

但身为大混混的刘备依然十分苦恼,因为一个实际的问题困扰了他。听到他人的吹捧固然能满足自己的虚荣,但是刘备缺的并不是虚荣心,而是钱。没有钱,所谓的理想,所谓的抱负也只是浮云一片。

正当刘备苦恼的时候,两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我大概能知道大多数人想到的那两个人,但我告诉你,不是那两个,我说的那两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张世平和苏双。

张世平和苏双是以卖马起家的,非常的富有,但以当时人们的普遍价值观,也就是所谓的“士农工商”来说,他们属于最低等。但他们应该深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他俩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看到了刘备。

当时刘备正在大街上转悠(没有工作),张苏二人看到后刘备的相貌后,很是吃惊,认为此人必定将来有所作为,于是就跟刘备攀谈起来。说过话后,先是感动,因为刘备是为数不多看得起他俩的人。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好歹来说刘大混混也曾经是一个商人(编卖草鞋)。后来又变得惊讶,因为刘备是卢植的学生(有一个出名的老师也是一种资本啊!),于是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决定拿出些实在的表示——请客。

在酒楼里,刘备谦虚的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当然还有家谱,张苏二人当即痛哭流涕,不痛哭不行啊,自己出头的机会终于来了。但是(这两个字真神奇),刘备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两个,缺钱缺机会。张苏当即表示,钱不是问题,只要你好好的把握机会。

于是大混混刘备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款爷。在《水浒传》中,每有江湖人士见到宋江时便是叩头就拜,喊一声“公明哥哥”然后拿钱走人(你当“及时雨”的绰号是白给的?),刘备当时的情况和宋江差不多。他用钱结交了很多江湖豪侠(无业游民,敢想敢干),也结交了当地的豪义之士(其实就是地头蛇),慢慢的刘备身边聚集了很多人,形成了一个小团伙(黑社会),但大混混就是大混混,刘备深知凭借这些人要是出头是没指望的,于是他花钱在涿县县政府给自己买了一个官做,从大混混变成公务员,可见刘老大的志向。

但是做上公务员的刘备依然十分苦恼,因为他在苦恼如何让自己发展的更有前途。正在这个时候,天上掉了馅饼,砸在了刘备仰天怒问的嘴里。

此时的刘备才真正深信,自己的命运之轮转动了。

这张“馅饼”的名字叫做公孙瓒,没错就是刘备的同学兼死党,公孙瓒同志。

做为卢植老师教出来的同班生,公孙瓒同学是到目前为止混的最好的。当刘备还作为盲流在涿县风骚的打着酱油的时候,公孙瓒已经回到辽西继续他的公务员生活了。这时候,自己的岳丈大人已经不再是太守了,新太守的名字叫做刘基(同名而已)。

还好,公孙瓒同学并没有因为学业而耽误自己混的功夫,因为史料记载,他很快就跟刘太守相处的十分融洽,并且得到了刘太守的重视。真是能混的人啊,虽然不排除家庭背景的影响,但你认为他只是关系户,走后门,那是不对的,因为很快公孙公务员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单纯靠走后门、溜须拍马上位的。

原因是刘太守被人诬陷,后果是发配边疆。

当所有人(注意这个词),都收拾包裹准备倒打一耙的时候,只有公孙瓒不为所动。不仅如此,他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刘基的信任——告别妻儿老小,跟刘太守一起去边疆。

走到半路,不走了,因为朝廷查清了事实,又让刘基回到辽西郡当太守。

刘太守老泪纵横,通过此事,刘基老先生知道了什么叫做朋友,于是他向朝廷推荐公孙瓒为孝廉。正直,从来不会离开力量,让人牢记一生的力量。正直的公孙瓒,也得到了孝廉的回报,事实证明,孝廉这份工作不过是公孙瓒想要仕途更加宽广的一块跳板而已。

通过孝廉这个跳板,公孙瓒被分配到了幽州辽东郡做了燕国国相长史。真是一项危险的任命,因为你要知道,这里除了特产黑土地外,还特产一群人——当然不是二人转,而是匈奴。

要知道,人家匈奴自从因为刘秀忽悠自己而被打残后,一直咽不下这口气,寻求机会东山再起嘛,所以偶尔进行一次入侵劫掠,似乎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凡是被任命来到这里就职的公务员时时刻刻都在提心吊胆,没办法,打赢了还好说,要是输了,不是被匈奴弄死,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