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叛众(1 / 2)
刘备终究是来了,虽然有些晚,但还是来了。
时间闪回到初平四年(公元192年)曹操将要发兵至徐州之时。
公孙瓒正在帐内寻思如何将袁绍逼得去卖红薯的时候,刘备来了。
一进门便道:“备欲前往徐州。”公孙瓒头也不抬的嗯了一声。随即问道:“刘君可知曹操?其父被陶谦手下所杀,无论如何对于陶谦而言,早已没了征战的理由。刘君又何必趟这次浑水?”
公孙瓒的意思很明白,咱俩交情归交情,你要去支援陶谦,我一分钱没有。
刘备自然明白,奈何,已经答应了别人。这个别人,就是田楷。
做为青州刺史的田楷,与刘备交情甚厚,厚到了一起背离公孙瓒的程度。
陶谦命人将求救信首先发给了田楷。田楷看罢,寻思良久,找到了刘备:“刘君欲去乎?”这明摆着就是一句废话。现在的刘备官位不过平原相,战将不过关、张,谋士不过简雍,俸禄倒是不少,两千石。奈何,前途渺茫至此,不出去闯闯怎么知道斤两?
于是,刘备前去拜望自己的学长,也是自己的领导公孙瓒。这是拜望,也是拜拜。当刘备决定前往徐州的时候,他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该自己去闯荡了。此时的刘备已然明白:指望别人帮助自己成长可以,不能指望别人帮助自己成功。公孙瓒帮助了自己的成长,现在,自己要靠自己去争取成功了。
刘备听闻公孙瓒此话后,一时沉默,随即便道:“无论如何,吾将前往。”公孙瓒看刘备态度坚决,叹了口气,说道:“我此时兵少将贫,给君一千兵,以赵云为将,随君去吧。”公孙瓒的意思是:看在老同学的份上,我给你一千兵,你自生自灭吧。
刘备脸上并无丝毫表情,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是波涛汹涌的内心。哈哈,再见吧公孙瓒,虽然现在的你占据幽州可以跟袁绍分庭抗礼,奈何你不知人、不善任,胜负未定的情况下,竟然将赵云这名大将给予我!惜哉学长!
然而走出帐外的刘备,突然感到了一阵虚脱。刚才听到赵云高兴的找不着了北,现在平静下来的刘备才真正开始思索对策。
曹操有兵三十万,自己这边加上公孙瓒给的一千兵,也不过五千人。就算陶谦还有部队,单就人数而言,也远比曹操少的多。
想到此处的刘备不禁叹气,望向天边,时,夕阳陨落在了西边的山巅,刘备的身影被拉的很长,是血红色。
刘备不知道此次是吉是凶,或许对于他而言,自己的生命中早已不存在吉凶的问题。
为了出名,为了声望,为了自己这个“皇叔”的身份得到最更多的人认可,他只能这样做,且必须做得最好——以生命为代价。
当他来到徐州的时候,不禁感谢上帝:感谢主让曹操退兵了!只是,这一片狼狈不堪的境况,让他的心里多少感到了不安。曹操一定还会攻来,一定!
做为跟曹操在酸枣联盟军中认识的刘备自然知道曹操的志向以及野心。他不会在乎这一次失败,正如我不会在乎一直投靠别人一样。
于是,不安的刘备找到了更加不安的陶谦。
陶谦此时的处境,正如同被饿狼盯住的肥肉,逃不掉,躲不开。
陶谦见到刘备的到来,自然喜出望外——多一个人意味着多一份力。而且,刘备跟自己实在不同——会打仗。虽然他打过的不过是一些小仗。
因此,欣喜的陶谦随即给刘备升了官:上表朝廷,封刘备为豫州刺史。古人多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既然刘备成为了豫州刺史,那也就意味着刘备自此可以掌握兵权,进入到征战天下众多军阀中的一员。同时,这件事也标志着刘备与公孙瓒彻底隔开隶属关系。一举多得,刘备自然不做推辞。
而为了更加笼络刘备的心,陶谦将自己的一支四千人部队划分给了刘备。
我们知道,凡是某个王朝没落之时,总能出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仗的部队。前文曾说过,若以声名而论,天下精锐这四个字应属董卓的西凉军。其精锐在于机动。令兵器时代,不比现在有机车之类,那时候,若想真正达到“突其不意”的效果,仰仗的只有马匹。因此,来往如风的西凉军便占尽优势,可堪称为天下第一军。有了第一,自然就有第二。
而然,排在第二的军队,暂时还未成型,按下不表。老天是喜欢热闹的,于是出现了排名第三的军队——丹阳军。
这些军人,在打仗的时候,表现令人吃惊——就算只剩下一个人,也会呼喊着“冲啊”之类令人热血沸腾的口号。不投降,只愿死。没错,划分给刘备的这四千人就是丹阳军。
丹阳这个地方,民风剽悍,你杀我一个,我他妈就杀你一双,谁怕谁!剽悍如此,说来是有秘诀的。
王莽新政败露后,刘秀在河北崛起时,一直有个人令刘秀不放心,那个人的名字叫做邓奉。
邓奉此人,实在可堪比项羽,勇力冠绝三军更冠绝古今,昆阳一战,令所有人为之侧目,为之震撼,更加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