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思(1 / 2)

加入书签

苏雯锦噙嘴笑了笑,她在庄子里听王嬷嬷唠叨的时候,大致了解了苏家的情形。当年她不过两岁,一游方和尚恰好经过省城,因为一碗饭的恩泽,为她算了一卦,也不知道那和尚是信口雌黄还是真有本事,将她说成苏家最后的希望时,她的命运也改变了。陈氏带着她到了庄子上,一住就是十多年,期间更是狠心没有回来过一次。而她重生在“苏雯锦”身上之时,也不过是三个月前的事,彼时陈氏已病入膏肓,她将自己托付给王嬷嬷后,便安心地去了。

所以,从一进门开始,她就心虚,她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如那和尚所言,可以改变苏家的衰败。

带着翠巧跟在王嬷嬷身后,苏雯锦一行人到了松柏居。

松柏居是苏伯谨住的院子,不大,却应景地种了两棵柏树。

苏雯锦埋着头走进了厅门。

“锦儿。”

娇啭的声音响起,她连忙抬起了头,只见跟前站了一位比自己大两、三岁的妙龄女子,眉眼之间与自己有几分相似,不过更像苏伯谨几分。

她笑了笑,对着女子规矩福身,“姐姐。”

“你这么做就生分了,姐妹之间随意些。”苏雯绣故意沉下了脸,将苏雯锦轻轻带了起来,握着她的手说道,“回来就好,一路颠簸,瞧这脸色……等你休息几天,我再带你到铺子里看看。”

两人说笑间,苏子华从门外走了进来,人未至,声音却先到了,“二妹妹。”

苏雯锦朝门口望去,一道略显清瘦的影子在她眼前晃了晃。她只知道苏子华是三老爷苏伯慎的孩子,苏家还未分家,苏氏三兄弟妹都住在苏府不同的院子里。苏家是守旧派,在思想和生活上还沿袭了前朝的习俗。

“好了,客套话就不说了,锦儿,阿爹吩咐下人做了你最爱的吃食,来尝尝。”

在苏伯谨身边坐下,苏雯锦看着满桌的饭菜不知该如何下手了。

见她略显拘谨,苏雯绣夹了一夹青菜在她碗里,“随意些,我们是一家人。”

想是为了活跃气氛,苏子华说着从朋友那里听来的新鲜事物,若是放在往常,苏伯谨是看不惯的,他对这些新生事物历来反感,但见苏雯锦听得津津有味,他也没有阻止,在一旁不停地替她夹菜。

苏雯锦话不多,歪着脑袋看着苏子华说的龙飞凤舞。

饭后,苏伯谨拉着她说了很多,越说情绪越激动,说到陈氏的病,他更是一个劲儿地自责,“我接到消息后,立刻与你三叔备好了马车,准备往庄子上赶,却不想药铺那边出了很严重的状况,我和你三叔花了几天时间,费了很大的功夫才压了下去。回到府里的时候,庄子上已经传话过来,说是你姆妈已经去了……”

苏伯谨拿袖口擦了擦眼角,情绪似乎很激动,一旁面无表情的苏雯锦则显得冷静许多。

在庄子上王嬷嬷就告诉苏雯锦,她母亲陈氏是独女,陈太老爷还在的时候,订下了这门亲事,看中的就是苏伯谨老实、本分。当时陈家也算富足,苏伯谨带着妹妹与弟弟入赘,在坊间也算是奇闻,所以苏伯谨不但没有一房姨娘,更不曾插手药铺与药园里的事。即使陈氏带着苏雯锦住到了庄子上,也是陈家的人在打理药铺,陈氏亲自管理药园,苏雯绣十四岁的时候,代苏雯锦暂时接管了药铺。

苏雯锦重生在这副身体上的时候,正是陈氏病危的时候,王嬷嬷叫人往府上传了话,与翠巧一边照顾处在弥留之际的陈氏,一边照顾因为过度伤心而昏迷不醒的“苏雯锦”。

她不知道苏伯谨因为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到庄子上,可陈氏嘱咐她的话,她都记在了心里,当做是报恩也好,自己从新开始的起点也好,她都会把苏家的药铺与药园维持下去。

见苏雯锦面露倦色,苏伯谨讪讪地止住了话头,“锦儿,累了吧,先回去歇着,明儿有空了,阿爹再与你好好叙叙。”

苏雯锦带着翠巧走出厅门,下意识地朝院子里扫了一眼。

“二妹妹?”苏子华从柏树后面钻了出来。

见他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样,苏雯锦歪着脑袋看着他。苏子华的身量中等,面容清秀,举手投足之间有股似女人一般的娇气。

“没什么重要的事,”见苏雯锦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苏子华笑的很腼腆,“就是想告诉你,很高兴你回来了。”

苏雯锦一愣,待反应过来后,她淡淡地笑了笑。

回到海棠阁,苏雯锦并没直接进屋,而是独自站在院中看着西府海棠,王嬷嬷冲翠巧使了个眼色,后者进屋拿了件披风给她披上。

“二小姐,开春了啊。”

“是啊,变天了。”

……

莲花池。

水杏一手端着莲子羹,一手撩起门帘朝里看了一眼,苏雯绣坐在书案前,皱着眉头看着手里的帐本,时不时地拿着毛笔在旁边批注几笔。水杏在门口站了一小会儿,见苏雯绣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便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

“小姐,先喝点东西吧,这些事儿您一时半会也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