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四章 我要当官(2 / 3)

加入书签

单位、行局都有熟人,他的大儿子李城就走关系在市邮政局上班,是个铁饭碗。

李宏基想通过李有财在市里的关系,给李辰找一个好工作,这在李辰看来,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李有财这个人,非常势利。

小学毕业的他,当年是李宏基从乡下带出来,一路扶持,才从小工做起,逐步开始承包工程,最终成为一个富得流油的包工头。

然而,他在发家以后,却处处要在李宏基、李辰一家的面前,显示他的高人一等,说话也阴阳怪气的。似乎不贬低李宏基,就无法找到自信。

这些年,除了要接二建的工程,两家已经很少来往。

李辰记得,前世父亲也曾找李有财帮忙找门路,给李辰安排工作,李有财说得最多的,就是“你这个大学生,还不如我家李城”。

至于找工作的事情,却从未有确切说法。

后来李宏基出事,家里比较困难,李有财也从未帮衬过一点点,反而是每次见面,都要冷嘲热讽,极尽挖苦之能事。

背地里,不知道说过多少风凉话。落井下石的事情,也做过不少。

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指望?找了也是白找。

“哼,你能有什么办法?”

李宏基不悦地说道。

“是啊,辰辰听你爸的,你在申城,学校不分配,你又人生地不熟的,到哪里找工作?”

唐兰芝也走过来说道。

九四年,也就是李辰上大学的那一年,教育部开始在部分大学实行招生并轨,所有大学生都必须自己缴纳学费。

到九八年,也就是李辰毕业的这一年,第一届并轨生将要毕业,与之相对应,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安排,也由定向分配改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不再为大学生安排工作,大学毕业生需要自己去找工作。这对后来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在当时,却意味着巨大的变化。

之前,李辰流露出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申城找工作的意思。李宏基与唐兰芝都不赞同。

这不是后来劳动力市场放开的时代,大学毕业生都要通过双向选择才能就业,都想留在申城等一线大城市。

这时候大家还习惯分配安排,哪怕不能分配了,也想找关系,安排一个稳定长久的工作。

为了李辰的工作,李宏基一直在找关系,希望能让他到市里的某个行局,或者市属企业工作。

“你不要固执,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等以后碰壁了,没有后悔药吃!”李宏基道

“爸、妈,你们放心,我已经想好了,毕业后就回来,在榆州找份工作,跟你们住在一起,好好孝敬你们。”

李辰说着,也有些动容。

前一世,他在申城打拼了十年,却没能好好孝敬父母,这一次,他不会重蹈覆辙。

相比榆州,他更喜欢开放、新潮的大都市申城,但为了父母,这样的放弃很值得。

何况,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在申城,他没有关系,只能在人才市场上,靠自己的能力,找一份未必很合适的工作。

而留在榆州,通过李宏基的关系,或许就能找一份不错的工作。

作为重生者,他有信心在任何地方都能干出一份事业,但是起点不同,他能做的事情也不同。

“好好好,辰辰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了。”

听到儿子改变了想法,又说出要孝敬他们的话,唐兰芝激动得不停抹眼睛。

李宏基也点了点头:“既然你决定留下,有没有想好要做什么?”

以李宏基的能力,自然无法保证李辰想做什么工作,就能得到什么工作,但他会为了儿子尽量争取。

“你要是想进建工系统,我这张老脸还有些作用,一建二建虽然不行,路桥公司、市政公司还说得过去。”

“市里的单位,纺织系统你不要去,邮政、银行、电力这些单位,你想去的话,就让大伯找找关系。”

榆州并不大,不管是哪个系统,只要想找人,拐弯抹角总能找到些关系。

那时候国企的效益普遍不好,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家还是想去公家的单位,待遇不高,却很稳定,福利好。

李宏基是搞技术的,身为二建的副总,关系网络却并不宽广,二建的经营效益也不好,已经难以为继,否则倒是能想想办法,将李辰弄进去。

李宏基绝少托关系、走后门,但为了儿子的工作,他也准备豁出这张老脸。

“爸,你说的这些单位,都很不错,不过,我想进政府机关,听说你有个同学,在市轻纺局做局长?”

李辰笑着说道。

九八年开始的国企改革,国有资本逐渐从竞争性行业退出,而在邮政、银行、电力等垄断行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这些企业,只会过得越来越滋润。

建工企业也会随着基础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房地产业的兴起,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