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三十七章 压锭任务(1 / 2)

加入书签

在宣教处一科里呆着的李辰并没有闲着,从办公室里的同事聊天中知道,榆州是地级市、轻纺局是县处级,轻纺局宣教处是正经的科级,有一个处长,一个副处长,两个科长(宣教处一科、二科,分别负责宣传和教育),李辰在一科,一科有科长一人、副科长两个人,其中一人负责《榆州纺织》编辑部,一科科员有七八人,非常臃肿,但是乱七八糟的事情也多,有的人什么也不干,有的人却要忙个不停。

笔杆老张就是每天要忙个不停,让跟在后面学习的李辰也都是每天忙得手忙脚乱的。不过这样繁忙的日子,却让李辰觉得很是充实。

这几天的李辰每天上班前吃早饭时都会关注电视上的经济要闻,希望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棉纺织业压锭的消息。

不出几天,电视上就被棉纺织业压锭文件下达新闻铺天盖地的给占领了。

一早刚到办公室还没有坐下的李辰就被同事们一起招呼着去开会了,其实开会的内容李辰也可以猜出八九不离十,无非就是关于棉纺织业压锭的事情。

这次会议是宣教处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由父亲李宏基的好朋友张副局长主持会议的召开。李辰发现连这几日一直没有露脸的许副科长也正襟凌然的坐在那等着会议的召开。

待张副局长示意会议可以开始时,开会伊始宣教处的周处长让老张宣读了《国家财经报》有关棉纺织业的最新报道。

内容如下:“国家已将纺织行业做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纺织企业的扭亏解困已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国有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纺织工业改革解困的路子也已明确,就是压锭、减人、增效。

截止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已成立了主管副省(市)长为组长,经贸委、纺织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参加的省(市)压锭调整扭亏领导小组。

纺织主管部门也成立了与总会对口的工作机构,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作。为动员和组织好纺织压锭调整扭亏工作,全国大部分省(市)或以省(市)政府名义,或以经贸委和纺织主管部门联合的名义召开了纺织工作会议,布置任务,落实责任。纺织突破口战役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开展。”

老张声情并茂的将这份报道读完,这一报道一经宣读引起了参加会议的人议论纷纷,一直将在国有企业里工作就像是公务员一样是个铁饭碗的人们,突然要面临着国家对棉纺织业压锭任务实行的严竣现实,这就意味着将会出现大范围的职工下岗局面。这必定会引起很大的社会骚动,作为轻纺局的宣教处得做好压锭任务实行之前的宣传工作,让人们能够积极的响应国家政策。

李辰知道在一九九八年将会是全国范围内的压锭任务的实行,棉纺织业只是个先头部队。自己可得好好的争取这表现机会。

根据自己对当时国内经济政策所了解的情况,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已经置于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竞争能促进效率改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善。我国已有部分制造行业呈现出上述趋势,效率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与技术迅速升级,生产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然而,在另外一些制造行业中,竞争的推动作用不是很大。这些行业中长期存在着生产分散、重复建设、效益下降、企业大范围亏损甚至全行业亏损等现象,而且尚未看到明确的改善趋势。

棉纺织业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行业。它虽然是我国制造业中进入竞争状态最早、竞争程度最激烈的行业之一,也应该是效率改进最显著、产业组织结构最合理的行业之一。但是,这个行业却是我国制造业中持续亏损时间最长、效益最差、产业组织结构改善最不明显的行业之一。

进入90年代以后,棉纺织行业出现了相对份额下降,过度竞争,效益状况继续下滑,但生产能力仍在持续增长的情况。政府管理部门和研究者都提出,生产能力过大是棉纺织行业效益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压锭减产成为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并被看做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这个政策一出后,榆州轻纺局的张副局长就整理出国家的详细资料,准备在今天的会议上和大家一同对这些国家政策互相学习。

“关于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都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主要问题提出。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发了国发(1998)2号文。文件指出:纺织工业作为传统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技术档次低,结构不合理和富余人员过多,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纺织行业目前已成为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作为会议的主持人,也是全场参加会议人中官职最高的张副局长,对着参加会议的人传达着国家对于轻纺局的严峻政策。

“国家对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非常重视,决定把纺织工业作为实现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