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编排故事(2 / 10)

加入书签

他或者很不平常,或者非常平常,具有某种时代的代表性。我们选择了一个潦倒的、无能的、普通的男人,他是苦恼的,几乎是这个社会下层人的写照。

(当然也可以认为他们是欢欣的,这取决于你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换一个角度就写出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他坐在那里,你勾勒出了他的面貌,但是只有这些当然不够,他要遇到一件事了,我们要表达的就是这件事!马上,就是现在,他要遇到点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他和社会发生关系的媒介物,他仅仅坐在家里不是戏,有一个东西、一件事,把他和生活勾连了起来,把他从静态中拖了出来,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的某个特点,反映出他代表的那类人的生存环境和方式。他的家庭是怎样的?他有妻子和孩子……这个时代很多人家养狗,他家里可能就有一只狗……狗不是一个契机吗?

只用一跟二作文章就足够了

狗怎么了?狗咬了他?不是,他要通过狗和社会发生关系!在这里,如果我们不选择狗,而是选择一辆自行车(《十七岁的单车》)、一个打火机、一个戒指和一张身份证(《小武》)、一个打扮成美人鱼的女人(《苏州河》)、一个带孩子的“小姐”(《安阳婴儿》),一把手枪(《寻枪》)、一个日本俘虏(《鬼子来了》)、一条食人鲨(《大白鲨》)、一个外星人(《E。T》)或者任何生活中和幻想里可能碰到的玩意,就可以随时出现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带有个性的典型性人物,一个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一个媒介物,我们的故事就有了基本的素材。我们的主人公开始出现在头脑里的时候是坐着的,平静地生活着,现在我们要寻找某种东西或者某件事,推翻他的生活,把他的生活打乱,让他面临一团糟——我们当然不是虐待狂,而是要在生存状态突兀的变化中寻找生活的真像和人的精神。有了两个点就不愁故事一个男人,一条狗,这是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我们要用他们作出一个故事。狗出事了。狗咬了一个陌生人,这个人是新来的市长,正在微服私访;他急用钱,不得不把妻子的爱狗卖掉,并且想法设法瞒着妻子;狗被当成了一个大款的爱犬,有人“绑架”了这条狗,向他索赎;小市场上买来的狗原来是一条名犬,所有的邻居都在觊觎着;这条狗经常去亲近一个邻居的孤寡老太;狗的颈圈里有一张故去的前主人放进的存单,十万元;漂亮的女邻居要出远门,把狗寄养在怕狗的男人家里;城里在大肆屠狗,为了儿子和妻子他把家里的宠物送到乡下;他上司的孩子看上了这条狗;……有无数种可能。一条狗身上可以衍生出无数个故事。这一切是因为他是一个社会和人的媒介物。一个男人和一条狗的故事可以是荒诞的、可以是温馨的。可以是讥讽的,可以是悬疑的,可以是英雄主义的,可以是动作片、爱情片、侦探片……等等等等。到这里,我们还会感到缺乏故事吗?

学会用偷袭式提问

偷袭式提问是节拍写作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它往往出现在冲突的双方思路出现分歧的时候。从而造成一方人物的惊愕,同时引起观众的较强烈的关注。

比如在著名影片《亡命天涯》中,哈里森·福特扮演的主人公和警察的一段对话,主人公希望警察找到杀害妻子的凶手,可警察却认为罪犯就是主人公。所以当福特努力回忆着案发前的情景,并想方设法给警察提供破案线索之时,警察却突然问:“你能拿到多少?”主人公的反应立刻强烈起来:“什么?你们怀疑是我?”

又如甲认为乙追求丙的目的是为了金钱,乙却希望通过甲和丙的特殊关系解释误会。这时甲乙双方的思路不同,于是在谈话时,甲开始假装顺和乙的思路,谈到误解问题,说他可以找丙解释等等。但甲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钱真的这么重要吗?”乙不胜诧异地看着甲,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说什么?”甲说:“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如果你为了钱,是不会得到幸福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偷袭式提问。

偷袭式提问经常用于需要强调。有经验的编剧往往会把重要问题放在一个意外的情景中提,并进行重复。目的是加深观众的印象。我在大多好莱坞影片中都看到这种技巧的运用。但就像吃菜一样,这一技巧不能用得太多,一多就可能露出你在使用技巧的痕迹。

再举一个例子。???????一对情侣约会。女方听了些谣言,对男方有些怀疑。但这时你千万别一上来就让女方问:“听说你要离开我?真的吗?”男的只好说:“怎么会呢?”这时就需要采用偷袭式提问。女方顺着男方的意思,把话题深入下去:“我喜欢淡的窗帘,而且要两层。”先让谈话放在婚后的生活。男方这时完全放松。在谈话进行了一小半时,女方才突然说:“你让我怎么办?”注意,这个问题对男方来说,也就是对观众来说,要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问题不要太完整,要省略前面的半句话。如果太完整,比如女方说:“如果你离开我,你让我怎么办?”这就产生不了惊愕了。但女方的问话恰巧又完全符合她自己的思路。她只需求提出结果,不要说明原因。原因要男方来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