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谈装逼艺术(2 / 4)

加入书签

车漂移了。”

“赵甲第因为运动会的缘故特地买了双老版回力鞋,以往他自发性跑步都是随意穿一双没有明显logo的登山鞋,是齐冬草挑选的,很舒适,已经穿了五六年。他穿着一件土得掉渣的背心,胸口挂着运动员号码,在队伍中不起眼更不耀眼。”

“清晨起床,等宿舍楼开门就去操场跑10圈,吃早餐,然后就带上笔记本骑着自行车去复旦听讲课,赵甲第认识很多选择纯数学这条道路的勇士,其实都很可爱,一点都不刻板迂腐,今天赵甲第拉上商雀给他占座,听完讲座就被商雀拉去食堂吃饭,然后非说要去他寝室坐一下,赵甲第熬不过,就心怀崇敬和憧憬地走入商雀寝室,结果看到三头废寝忘食的牲口在那里盯着电脑屏幕,聚精会神,达到忘我境界,一位戴深度黑框眼镜相貌憨厚的胖子嚷道:“中路中路,搞死这批傻×,老子用**勾引,你们躲好,别让哥白白阵亡!”接下来胖子身边一位清清秀秀蹲在椅子上的叼烟帅哥立即嚷道:“别上,有埋伏!”然后一个都20岁了还满面青春痘的娃就怪叫道:“你妹的,老子已经被轮死了,你们快闪,对面插眼睛了!谁他妈打的辅助,这么渣,没麻雀我们就是被侮辱的命啊,单挑solo打遍复旦无敌手的麻雀人呢,咋还不回来拯救我们?!”

如果说第一种细节是拉开与读者熟悉世界的距离,那第二种细节就是给读者亲切感与熟悉感。

这两种细节,构成了烽火笔下世界的两端,烽火用大量自己搜罗到的信息,个人的见解感触等充实这些细节,这些人物和情节就丰满起来了。

还是那一句话,小说是细节的艺术,细微处见风雨。

在分析烽火这种细节构造是如何与读者心理需求产生化学反应前,咱先作一些粗浅的读者心理分析。

写到这里我兴奋了,咱就喜欢讨论这种大的话题。

先说说中国文化。这里我有两个关键词,官本位和怀疑。我们中国人思想中有种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一切东西都要往“官”字上靠。学校医院企业,就连搞学术的都要评个行政级别。看看那句古老的口号,“学而优则仕”,中国人对从仕保持着最高的热情。而这种文化遗留发展到现在就表现为对“级别”的憧憬与敬畏。“级别”将人和人分割开来,分成了“上位”和“下位”,“级别”就成为一条饥渴的线。

而另一点,中国人不善存疑,中华文明本质是农耕文明,而这个文明在东亚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中,经过大一统之后整个文明就趋于保守。孔子的塑像被人膜拜千年,怀疑圣人的言论就是异端。这种对权威的敬畏与绝对服从的思想至今影响着我们这个社会。

而在我们这个复杂而浮躁的时代,整个饥渴的社会群体的心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渴望上位,渴望自我实现,渴望成为权威或者推倒权威。这一种饥渴可是能秒杀龙傲天的。

有了上面的话,咱再回来说说烽火是如何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

烽火笔下的细节将世界分为上下两端,那么其手段也就无非三种。

第一种就是那些读者不熟悉或觉得了不得的东西,也就是“上”。普通的读者,也许一辈子都没法上一个市花省花级别的倾国倾城妖孽女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闲暇或能力去读几本尼采老庄死魂灵,也许一辈子手里都存不下一千万,也许一辈子都没法在高级私人会馆里玩着高尔夫和周围省部级的人谈笑风生。有太多的也许无法满足,那么我就展示给你看,征服给你看,用大量貌似真实的细节为你堆砌一个梦想国度,让你快意满足。

第二种就是真实,真实生活的真实。用大量真实生活的细节引起共鸣,玩dota不少年?有没有在年少时疯狂地迷恋某个少女?你是不是公司里受尽委屈的小职员?你是不是想和某个美丽姑娘结婚却因为没钱而饱受对方父母白眼的小白领?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生活该更好一些,为此你苦恼烦躁?烽火写感情,往往着笔在这些有有亲和力的细节上。比如《癞蛤蟆》中写赵甲第与死党的情谊,就从小时候厮混打架写起;写收马尾辫,就先把她写成一个受尽委屈的穷白美;写赵甲第与王半斤的感情,就先写青梅竹马相护相惜;写煽情狐狸,把她落实为一个边远穷困山区的乡村女教师,等等。这些都是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容易接受和共鸣的东西。

第三种就是网络小说中用得最多的装逼手法,那就是上与下强与弱的冲突和矛盾。上对下的碾压就是单纯的强权踩人和打脸;装低调被惹然后反踩打脸就是所谓的扮猪吃虎;下对上的逆袭,弱者对强者的不妥协和反抗,这就是所谓的爆发。这三点都对应普通社会人的心理需求:自我实现,渴望力量和强权,渴望成为体制或反抗体制。而咱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尤其强大,打脸什么的可谓大众喜闻乐见的万金油桥段。

以上的东西,为什么很多写手都明白,却无法达到烽火的境界?

咱就说说我眼中烽火的独特之处。

首先就是认真,你可以骂烽火死太监没JJ,但是你不能说他不认真。首先要在小说中充实大量的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