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奇思妙想(2 / 3)
帮。”
“积极联络,给我们农场做广告,最起码要达到百万的宣传效果来。”周宏沉吟了片刻,忽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什么?”林燕瞪着一双好看的凤目,顺手就扯下路边的狗尾巴草,不客气地打在周宏胳膊上。
“你们不是有一个很强大策划部吗?”
林燕笑了,道:“书上说资本家不榨取人最后一点剩余价值绝不罢休,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信了,你就是那万恶的资本家!”
周宏嘻嘻一笑,道:“你且听我说。”
“好,你说!”林燕站定,双手抱胸,发现周宏却不说,眼珠子有些瞪了,脸颊一红,道:“快说!”
“不是,我在看更广阔的江山!”周宏神色尴尬,手顺势一挥。
林燕转过身去,原来他们已经不知不觉上了一山坡,凭借这高度,正好可以看到三十公里外的昌县,那里高楼林立,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初现端倪。
林燕白了周宏一眼,心里对周宏那句“更广阔的江山”腹诽不已,心道给这家伙太多阳光里,现在灿烂得不行。不过没办法,说道理,扶贫协会这个项目前前后后投入两年时间,不单单是林燕一个人,协会学子许多人的努力结晶在里面,林燕当然希望能从蓝图变成现实。所以,林燕不得不笑脸“求”着这可恶的家伙。
当然,吴政曾经给林燕伸来的橄榄枝。他所在的校友俱乐部让他结识了许多从燕大出去的优秀学子,其中不乏大企业家,而校友俱乐部本身就有一笔不小的创业基金,只要是燕大的学子想在校期间创业的都可以提出申请,考核通过后就能获得投资。
林燕让扶贫协会的会长跟吴政谈,结果不好,吴政提出相当苛刻的要求,而这就跟扶贫的意义背道而驰了,因此,就林燕而言,她最好的选择就唯有周宏了。
“你看,仅仅三十多公里外,昌县的建设可谓日新月异,而八锦镇因为地靠西北,可能五年之内都不纳入昌县的发展范围内,所以生态农场要做好,还要打昌县甚至更燕京核心商业圈的主意。”说着,周宏转身向着南面,道:“还好一条高速正在动工,一旦建成,燕京核心城区到昌县到八锦镇的时间就大大缩短。”
“说吧,你有什么鬼点子。”见周宏这么煞有介事的样子,林燕知道这家伙又憋着好点子。
“认领!”周宏斩钉截铁地说道。
“认领?什么意思?”
“你们的规划要重做,但‘认领’的核心思想你先不要透露出去,2000亩蔬菜基地要分等级,划拨出相当一部分让城里人认领,每个月付费几百元,他们享受相应的权利,比如每周就可以来一次蔬菜基地,拿一定量的新鲜无公害蔬菜。”
“你这家伙。”林燕有些无语,这人哪是人啊,人家顶多一步算两步,周宏可能三四步之外都想好了。如果所有的蔬菜基地都被人认领了,就算三百一亩,两千就是六十万,周宏都不用另外掏钱给工人付工资了。
“这不是重点。”周宏摇了摇头,道:“重点是城里人可以一周出来一次劳动,贴近大自然,家中有小孩的可以教他爱劳动,识别和熟悉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并亲自动手,体会耕耘与收获的快乐,就这点而言就是个教育兼农家乐基地。如果家中有老人的,特别是外地入户燕京的,这在燕京可谓是一个大群体。这些老人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子女大多是白领管理层次,总之是购买力比较强大一群,但也因为这样,他们没有时间照料老父母,这个时候,老人一周一次能够到郊区劳作,种田种菜,对这些老人而言实在是身心两益,这就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基地。”
听到这里,林燕就禁不住要叹息了,周宏看似要投五百万,但除了初期的土壤改良以及大棚建设基本就没什么成本了,技术本来占很大成本,因为是扶贫项目,基本也就是成本价。林燕现在有些后悔了,应该开口一千万的。
见林燕神情变化,周宏呵呵一笑道:“怎么样,扶贫协会的会员有没有兴趣,我可以算他们入股的,只许每人投一万。”
林燕抬手作势欲打,道:“差不多就行了,一个农业项目你还真想整出空手套白狼啊。”
周宏道:“我当然会投入的,而且我必须控股。唯有这样,才能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所有的都是股份,我占51%的股份,农户耕田占20%的股份,技术占20%的股份,剩下9%管理层奖励股份。我会出一万给你们策划部,但必须得出一百万甚至更多的宣传效果。”
“没问题!”林燕立刻说道,“有了你的这个认领制,稍加传播,如此新鲜事物,相信很多媒体都感兴趣。”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说的那个农大退休教授一定想办法挖过来。”
林燕白了周宏一眼,道:“知道啦,什么都被你想到了。”
一切谈妥,周宏与林燕两个人兴致都很好,恰好以前一片桃林,石榴林,长势很是不错。周宏抬眼望去,心中惊讶,原来八锦镇西北山坡上居然有这样一片犹如世外桃源的所在。
↑返回顶部↑